医疗基金价格顶峰什么意思_医疗基金要跌到什么时候
1.基金应该在涨的时候卖还是跌的时候卖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什么 有哪些作用
3.关于基金定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好基金有很多,选择了解的行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才是上上之策。
毕竟如果投资自身熟悉的行业,对于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也会有更真实的判断,能坚定自己的持有信心。
下面是我最看好的九大行业!以及与这些行业相关联的优秀基金!
1、医药
主动基金: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工银前沿医疗股票(001717)、招商医药健康产业股票(000960)
指数基金: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512010)、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159938)、国联安中证医药100A(000059)
中欧医疗这只主动基金的经理是葛兰,
是基金经理界少有的非金融类毕业生,她是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在美期间葛兰在国际医药公司工作过,有着第一线的专业医药行业经历,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的基金经理是赵蓓,
她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从14年开始担任医疗行业的基金经理,到现在已经是工银瑞信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
相当于整个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医药行业决策都是由赵蓓决定,是医药行业的资深大佬。
这两位基金经理相比,葛兰偏向专业硬核,赵蓓则是经验更丰富,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业绩都是非常的优秀,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
2、消费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中欧消费主题股票A(002621)、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000083)
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159928)、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512600)、广发中证全指可选消费ETF(159936)、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161725)、天弘中证食品饮料指数A(001631)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的基金经理是萧楠,相比于大名鼎鼎的易方达张坤,萧楠的名头要小一些,不过他管理的这只主动基金,对于消费行业的投资更纯粹;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还会有一些医药股的持仓,而萧楠则是专注于消费股,业绩也是更稳定,波动更小。
中欧消费主题的郭睿,8年纯消费研究功底,深耕A股、港股两地的消费行业,不过其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年多,但是管理的两只基金都是业绩都是处于行业头部;
郭睿是典型的的消费类成长风格,他的十大重仓股中没有茅台格力这类已经价格很高的股票,而是新宝股份、安井食品这类虽然市值不处于前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新宝股份,上涨真的是异军突起)
但是成长性非常高的股票,常常半年就翻倍,业绩非常牛。但波动也很大,最近郭睿的回撤就非常大。
萧楠侧重于价值投资,投资的大多是行业龙头,波动小,长期业绩优秀;郭睿则是更激进一些,偏爱成长股,波动大,但常常能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
毕竟茅台、格力这样的大家伙,短时间想要翻倍还是很难的。
3、军工
长信国防军工混合(002983)、富国军工主题混合(005609)、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001475)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512710)、前海开源中航军工(164402)、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160630)
军工属于周期性行业,但又比较特殊,它既受国家政策影响,又与国际形势有关,最后还需要经济增长;
军工行业的长期走势是非常优秀的,近十年,军工指数上涨了872.10%,龙头之一中航沈飞,更是达到了1980.33%的涨幅,十年翻了近20倍!
三只主动基金中,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是规模最大的,达到了85.32亿;长信国防军工的业绩则是三只里面最好的,不过军工行业基金的业绩相差并不大,两者也就相差10%左右,所以如果想要投资军工行业,可以选择规模更大一些的基金,这样波动更小一些。
医药、消费、军工,这三类行业本身体量比较大,同时行业下细分的种类也较多;医药有创新药、CRO、中成药等分类,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这类高成长分支,甚至仅仅一个超牛的白酒行业,都能供基金经理去深度钻研多年;而军工细分下来有主战装备、、航天信息化、军用零件等等,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因此这三类基金,既有纯粹的指数基金,又有不少专门投资这个行业的主动基金,而其他行业的基金,专注一某个单一行业的,大都是指数基金;
一些热门行业,也许会有主动基金重仓甚至满仓该行业,但是并不一定长期持有,所以并不好把其归类为某一个行业的基金之中。
4、5G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080012)、财通价值动量混合(720001)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159994)、博时中证5G产业50ETF(159811)
5G是未来的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国的5G技术是领先世界的,目前5G其实并没有太好的应用场景,并没有真正融入经济生活,但是谁也说不准,也许就在明天,突然某项技术的成熟,5G就会像网络购物、电子支付一样,立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应的,5G相关的公司也会暴涨,阿里、腾讯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是目前规模最大的5G相关指数基金,这只基金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近一年也有30%的涨幅,属于比较稳定的指数基金。
主动基金部分,长盛电子信息前十大重仓覆盖了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等6只股票;财通价值动量混合以通信产业链为主,覆盖了鹏鼎控股、新易盛等股票。今年涨幅都在40%以上,也是非常不错的基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5、芯片半导体
信诚中小盘混合(550009)、万家经济新动能混合(005312)、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290011)、国联安优选行业混合(257070)......
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512760)、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995)、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512480)
今年最火的基金叫诺安成长,最火的基金经理叫蔡经理,一个任职不到两年的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大涨大跌,最高年内达到了79%的收益,但也曾一天暴跌6.01%,让基民又爱又恨。
其实诺安成长的持仓很简单,就是满仓芯片半导体,因为是,所以波动很大,并不是基金经理喜欢玩弄基民的感情。
与其买诺安,不如直接买芯片ETF,就是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诺安近一年涨幅59.14%,芯片ETF近一年涨幅80.63%,ETF相比来说还更稳定,风险波动更低。
6、新能源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003984)、金鹰信息产业股票(003853)、嘉实只能汽车股票(002168)、农银新能源主题(002190)
指数基金
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159806)、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
国内诺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美股却是特斯拉一枝独秀。
今年还未结束,特斯拉市值已经涨了6倍,5500多亿美元,是最大传统车商丰田的2倍。特斯拉摸着石头过了河,其余的新能源车厂商也摸着特斯拉飞了起来。美股的蔚来、小鹏、理想,年内涨幅都是3倍起步,A股的比亚迪、宁德时代也是连续暴涨。
农银新能源主题这只基金,近一年暴涨141.48%,其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四只基金有三只年内翻了倍。目前新能源汽车只占汽车总销量的5%,未来仍有着广阔的市场等待投资者去挖掘。
7、银行
鹏华银行分级(160631)、华宝中证银行ETF(512800)、南方中证银行ETF(512700)、天弘中证银行指数A(001594)
投资银行业相关的基金,收益并不会很诱人,但是比直接存银行的利率高,重在一个稳定;此外在银行业处于低估时,可以抄一波底,风险比较低。
银行业相关的基金并不多,毕竟大多数想要投资银行的人,都直接去买上证50相关的指数基金去了;这里主要说一只华宝中证银行ETF吧,规模大,流动性比较好,收益也不错,喜欢求稳,并且能够长期持有的朋友可以选择这类基金。
8、证券
中海量化策略(398041)、永赢惠添利灵活配置(005711)、华宝多策略增长开放(240005)
华宝券商ETF(512000)、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900)、国泰中证申万证券行业指数(501016)、汇添富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A(501047)
金融三驾马车,银行、证券、保险,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较少,所以常常把证券和保险归为一处。证券是最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熊市时,证券业萎靡不振,牛市时,证券业带头大涨。
今年7月的结构性小牛市,还有印象的朋友应该记得,当时就是各大券商一马当先,天天领涨大盘,其他行业都是不够看的,得靠边站。华宝券商ETF是规模最大的证券行业指数基金,当牛市来临时,投资这类基金能获得非常不错的收益。
PS:周期行业,记得不要贪杯重仓。
基金应该在涨的时候卖还是跌的时候卖
补仓是指增加你买基金的钱,比如说你之前买的价格是1块钱,买了100份,后面基金跌到了0.9元,你又买了100份,那么成本就变成了90+100/200=0.95元,你买基金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补仓呢?有一下三种情况,一是大盘走势不好,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你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补仓了,大跌大补,小跌小补;二是大盘处于上升趋势,激进型选手,可以继续补仓,适当止盈;三是。大盘处于震荡阶段,此时你可以设置自己的补仓心理预期,比如跌5%就买,跌3%买得少一些,以此降低成本。
在基金投资当中,买不是最难的,卖才是最难的。因为大家都想在顶峰的时候把它卖出去,可是市场的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只能说卖到了自己心里的那个价位,总比亏损强。关于基金的止盈方法有以下几种:目标收益止盈法,一般基金的年化收益都在10%~15%左右,保守型的可以在达到目标年化收益率就及时止盈,激进型选手可以设置20%甚至30%。最大回撤止盈法:最大回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基金涨幅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额,一般在牛市当中适用。分批止盈法:是指在达到自己的预期收益率之后,先卖出一部分,后面又涨了,再卖出一部分,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基金的补仓过程中,我们也可能由于自己的犹豫不决而错过了补仓的好机会,比如觉得大盘可能会再低点,这次不买下次再买,但是有很多时候不是你以为的以为,在投资市场中,不是菜市场买菜,有时需要我们及时果断的做出决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什么 有哪些作用
基金是一种比较热门的理财产品,不过投资基金需要技巧,比如买入与卖出都有讲究,那么基金应该在涨的时候卖还是跌的时候卖呢?
基金应该在涨的时候卖还是跌的时候卖?
基金在涨的时候卖,基金上涨卖出收益更大,若基金下跌时卖出收益会变少,要注意的是基金三点前的交易都是按照当天收盘时净值计算的,投资者看基金净值估算可以知道基金当天是否上涨,投资者在尾盘时卖出最好。基金投资者在遇到基金上涨的时候,需要仔细分析基金上涨的原因,然后再决定是否卖出。
基金交易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法定节日不交易。
基金在涨的时候买还是跌的时候买?
基金在跌的时候买比较好,基金跌的时候买入成本比较低,成本越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小,未来获得收益的概率较大。相反,成本越高,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大,未来亏损的概率越大。
基金交易时间内的交易按照收盘时的净值计算,即基金每天只有一个交易价格,投资者可以在交易结束时决定是否买入。理论上,当基金净值下跌时,它购买的股票越多,上涨的利润就越丰厚。当基金净值上涨时,其份额将减少,如果市场前景达到顶峰,风险将增加。
关于基金定投
1、经济作用:私募股权基金专业化的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分享中国的经济成长。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拓宽了投资渠道,可能疏导流动性进入抵补风险后收益更高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可减缓股市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生成压力,另一方面可培育更多更好的上市企业,供投资者公众选择,使投资者通过可持续投资高收益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成长。
2、市场作用: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约束力量,可以补充监管之不足。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主要投资者可以派财务总监、派董事,甚至作为大股东可直接选派总经理到企业去。在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市场监控力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的企业上市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股票市场培育好的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壮大以后,可以推动我们国内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
平安银行代销多种基金,每种基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更多-基金,搜索对应的基金名称进行了解。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基金公司为准;
2、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基金定投,是各大网络理财板块中讨论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很多粉丝量众多的大V,都不遗余力的向网友们推荐通过定投的方式来购买基金。
在知乎中搜索“基金定投”,可以看到,有一些用户举办的以基金定投为主题的知乎Live,吸引到五千多人参与。其标题也非常吸引人:用笨的方式简单赚钱。感觉只要定投了,就好像在家里安了台印钞机,不用动脑筋就能每天数钞票了。
在基金定投话题下面,有3万左右的用户关注,1千多个问题。
在网易云课堂投资理财类课程前十大排名中,第三名和第六名讲的都是基金定投。在类似雪球等财经类网站上,关于基金定投的文章和讨论也是成百上千。可见,有很多机构或者写手都在很卖力的力推基金定投,同时也有很多读者和投资者对定投基金很感兴趣。
这种现象让人担忧。很多宣传基金定投的文章,写的非常不专业,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叫做《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的文章。但是有一些读者反馈:说我这篇文章写的过于专业,他们看的一知半解。希望我能够再用更加简单一些的语言帮助他们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再帮助大家更加进一步分析一下基金定投的利弊。
从本质上来讲,基金定投是购买基金的一种投资策略。定投也分很多种,有定量,定价,定时,定损等等。本文中所讲的基金定投,指的是最简单的一种定量购买方式:即按时拨出一部分资金(比如每个月100块)去购买某支基金。不管市场的好坏和基金的涨跌,持续多年购买。
这种按时定量购买基金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定投策略之一。理解了这个简单例子中的逻辑,再去分析那些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就比较容易了。
推崇基金定投的鼓吹者,一般会列出以下这些定投的好处:
1. 每月自动从账户中扣除资金并买入基金,养成从小投资的好习惯。
2. 年轻人每个月结余不多,只能通过每月省一点,定投的方法来参与投资活动。
3. 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因此长期坚持定投可以获得好的投资回报。
4. 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线:市场下跌时不断买入,以后上涨时可以获利。
5. 金融小白懂得不多,定投是“懒人懒方法”,适合那些啥都不懂的投资者。
下面就来帮助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
第一和第二条,里面实际上包括两个建议:
(1)年轻人应该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不要寅吃卯粮,不要过度消费。
(2)投资要趁早。因此在年轻时一省下血汗钱(哪怕是每个月100块),也要快点把它打给基金公司,购买基金。
第(1)条建议没什么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本来就应该克制自己过度消费的欲望,通过储蓄的习惯来积少成多,不断提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实力。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应该都会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问题在于,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等同于拿这些储蓄去买基金。每个月省下来的钱,可以放在银行里,或者余额宝,或者定存/国债。
在这里,基金公司的销售团队非常聪明的把“储蓄”和“购买基金”这两个概念悄悄的混淆了。因此需要在这里提醒广大读者:养成储蓄的习惯是好事。但是储蓄和买基金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被这种似是而非的宣传迷惑。
现在再来讲第(2)条建议:投资要趁早。
这个建议,和上面提到的第三个理由有类似的逻辑:长期来看,股市总是上涨的。因此早点开始,就能够更早的享受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回报。巴菲特曾经写过不少的文章强调“复利”的重要性。早几年开始投资,利上滚利,30年之后,很可能可以得到一笔客观的财富。
这个建议,看似合理,但其实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该建议和上文提到的第四个理由自相矛盾。
股市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
如果上涨的话,显然是在一开始就全仓买入的投资回报更好,而且也不存在所谓的微笑曲线。
如果是下跌的话,那你还坚持长期定投做什么?每个月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存下来的血汗钱,干什么不好,去送给基金公司买一个长期下跌的资产?
我知道,有些推崇定投的朋友可能忍不住要抗议了:股市在长期是上涨的,但是短期会下跌。因此定投可以在短期内利用“微笑曲线”降低买入成本,然后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
在英语里有句谚语叫做“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如果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投资策略,在短期内抓波段,购入低价资产,然后还同时能够享受到长期的投资回报。那可能很多职业投资机构都会趋之若鹜了。(你有听说过养老基金、大学基金会、大型对冲基金等职业投资机构去搞定投么?)
在本人的《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中,我已经做过这方面的数学分析。定投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完全取决于运气:如果定投期间市场下跌,那么投资者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因此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反之,如果定投期间市场上涨,那么投资者付出的成本就更高,因此其投资回报也会被拖累。
其次,该建议关于中国股期必涨的设,得不到实证支持。
投资要趁早的建议,其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长期来看,股票是上涨的。这个规律在发达国家确实存在。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回顾美国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股票给与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回报,在扣除通胀之后大约为每年6.6%左右。同期的其他资产,比如债券,黄金和现金,都不如股票。这个规律,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他工业国也都类似。这是”趁早买股票“在这些国家行得通的逻辑基石。
但是这个规律在中国不明显。如果我们计算1993年到2016年中国的资产回报,就会发现,股票给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是负的(扣除通胀之后),并且不如同期的债券。
也就是说,中国的股价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是负的。在中国,承担购买股票的风险,并没有给与投资者比债券更好的投资回报。相反,股票的回报反而比债券更差。因此投资者白白承担了那些额外的风险,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人讲授的网络公开课《小乌龟资产配置》第一节股票中也有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免费预览)。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不一定代表未来买股票一定不赚钱呀。确实,中国的股市,有其特殊性。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股市历史短得多,并且期间国家的经济环境变化非常大。各种和上市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经常过几年就有一个大的变化。因此过去20多年的历史回报,确实不一定对未来有多大的预测作用。
但是我们想要做科学的预测,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基于尽可能长的历史,来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判断。我在这里想向大家强调的,是中国股市在过去20多年的回报并不好,不如债券。我们不要盲目的认为股票的投资回报在长期一定好。这个规律在中国还没有得到体现。
中国和外国市场的另一个大不同,在于税收的影响。
很多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其退休账户(401k,pension account等)中,确实是定投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的。但是这是由他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以英国的退休金账户为例。为了鼓励英国人储蓄,为自己将来退休做打算,因此给予退休金账户税务优惠。大家知道,英国的所得税是很高的。每年把多余的储蓄的一部分存入退休金账户,可以抵扣所得税。因此很多英国人会选择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些所得税抵扣的优惠,为啥要这么做?没理由啊。
其次,英国的免税退休账户里的钱,不能用来买房。它只能一直保存到你退休后才能使用。因此有些英国人才会选择定期把那些存余去买基金。反正又不能用,只能等到60多岁以后才能取出来,有很长的投资周期(从20多岁开始算,有30~40年),因此通过定投方式买入低成本股票指数基金/ETF,是合理的。
问题在于,这些条件和中国投资者都不同啊。不管是税务优惠,还是买房方面的政策,中国的情况和英国都不一样,怎么能完全照搬呢?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一些投资方法,原封不动就拿来使用,还去卖给那些金融知识有限的年轻人。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多长一个心眼,依靠独立思考来帮助自己得出更加理性的结论。
再次,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条基金定投的建议,就会发现它根本不适合年轻人的具体情况。
我们以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设该青年在22岁大学毕业。如果有些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出国等),那么他毕业的年龄还需要延迟到25,甚至更后面。
在刚毕业的那几年,大多数年轻人忙的无非就是:择业,择偶。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可能会买台车。
然后我们设该青年在28/29岁左右结婚。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会发现这位青年需要很多钱。他需要这些钱来:结婚,买房(生命中第一套自己购买的婚房),然后就是生娃,再送娃去托儿所/幼儿园等。如果选择生二胎,就需要再来重复一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不是富二代,不是来自于特别高薪的行业(比如BAT,顶级投资银行中上层之类),大部分中国的年轻人,在29~35岁那个阶段,都是缺钱的。在购买房子这件事情上,很多情况都是父母资助+银行。
现在我们设该年轻人在23/24岁开始定投。定投了5年(29岁)就要结婚买房。在最缺钱的时候,他通过定投交给基金公司的钱,却无法拿出来用。主要原因在于:
股市,特别是中国股市,一大特点就是波动性大,难以预测。4~5年以后的股市,可能是大牛,也可能是大熊,或者是不涨不跌。
如上图所示,设年轻人在2006年开始定投,那么在5年后的2011年,他很可能是亏损的。当然,如果年轻人运气好,在2002年开始定投,然后在5年后的2007年顶峰时卖出,那就确实赚到了一笔。但这和定投完全没关系,只不过是他运气特别好,恰逢自己需要钱的时候,股市登顶而已。
定投资金拿不出来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定投的目的。
从头到尾,定投宣传的都是”长期投资“的理念,是鼓励年轻人增加储蓄,为将来的退休做打算。你怎么能在30岁左右就拿出来用呢?这不就违背了一开始的定投目标了么?
因此那些参与定投的年轻人,在28~35岁之间会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欠银行和父母的钱(父母虽然愿意无偿支持子女买房,但你至少要把帐算清楚吧),向银行支付利息;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现金储蓄不能用,还要每个月向基金公司上缴月供。
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更加理性的选择,是在买第一套婚房之前努力工作,争取加薪,合理储蓄,然后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入第一套房(辅之以父母的赞助和银行)。然后在每个月现金流有结余的情况下,再来考虑投资的事。
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和一些网络上所谓的大V,专门瞄准那些30岁以下的年轻人,鼓吹他们去购买基金定投,这种现象让人担忧。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基金公司就好比是税务局,每个月都从他的工资中抽掉一笔税款。从基金公司角度来说,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他们的动机。一个年轻人,从20几岁开始每月固定购入某基金,不管风吹雨打,基金业绩,坚持十几年甚至更长购入基金,如此忠诚的客户去哪里找?简直是A类客户。因此基金公司,伙同一些网络大V,不遗余力的宣传基金定投,背后有其强大的经济激励。但是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我们也跟着他们瞎转,被忽悠进去,那就只能怪我们自己了。
下面再讲讲上面提到的第五条理由:金融小白懂得不多,定投是“懒人懒方法”,适合那些啥都不懂的投资者。
首先,我们评判某一个投资策略是不是好,其标准应该是:投资费用有多高?投资回报有多好?承担的风险有多大?是否是适合投资者个人家庭情况的最佳投资策略?而不是它是否适合”懒的笨蛋“。
其次,如果是长期定投(比如定投20年以上),那么投资者首先需要确认被定投的基金/基金公司能够存在20年以上。这在国内本身就是一大挑战(第一支开放式公募基金成立于2001年,也就是说最老的基金还不到20岁)。如果定投到一家在10~20年后关闭的基金/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大多数小白型投资者,连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都不知道,更不可能有知识和精力去做出这方面的判断了。
设一位基金小白通过定投购买了某一支基金。小白的出发点是:省心,省事,坐着也能赚钱。现在我们设到了2007年,或者2015年,该基金的净值一下子下跌20%、30%或者更多。让我们扪心自问,这位小白还能够淡定的继续坚持他的定投么?实话实说,大部分普通人,做出的第一个反应,肯定就是把基金抛出,落袋为安。所谓的”为退休打算“的定投,其实只是在这些幌子下多赚了小白投资者几年管理费而已。
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基于自己的粉丝数量,来推销各种投资策略或者基金,竟然还有很多人信,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国家内目前“投资小白”数量实在太多的现状。在我看来,在我们相信任何一个网络上的用户发布的信息,或者听从他/她的建议去从事一些投资活动前,最起码应该做以下尽职调查:
1)个人信息:对方姓甚名啥,什么职业,所在公司的名称,他的学历如何?工作经历?有何职业资质?有没有公司网站?
我看到不少网站上的大V,粉丝量不少,但是你如果去查一下对方的资料信息,除了一个花名以外什么都查不到。对于这样的用户给出的建议,你敢相信么?
投资理财,涉及的都是我们的血汗钱,背后体现的不光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还有我们对自己的至亲(爱人,孩子,老人)所负的责任。跟着网上一个连真名都不知道的用户,去买这买那,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投资态度。
2)知识体系:对方有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是否出版过相关书籍?写的文章是否符合逻辑,可信度高么?
3)投资能力:对方有多少年投资经验?管理多少资金量?投资回报如何?研究团队规模多大,如何搞投研?
4)投资哲学:对方有没有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该投资哲学和一些比较著名的投资方法是否相符?是否得到实证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想省事,不花时间和努力去做最基本的学习和了解,那么代价就是你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机构来忽悠。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分析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年轻人,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是满足刚需(比如买婚房)。
同时,年轻人应该在业余时间读一些投资类的书籍,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你不需要成为金融专家,但至少要懂一些基本知识。
在考虑自己的投资决策前,投资者的家庭收支,最好要达到正现金流。如果每月过的紧巴巴,扣除按揭,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那就应该先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在满足上面几个条件后,我们可以开始考虑投资。一个人选择做投资的资金,应该仅限于自己输的起的资金。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去买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的这些钱即使全没了(金融危机/被骗/违约等等),也不应该影响你和你老婆孩子的基本生活。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他们的逻辑是:投资不就是为了赚钱么?就是因为没钱,才去投资呀!
很可惜这种逻辑是错的。主要因为: 首先投资是有风险的。没人保证你一定赚。如果你的钱以后要买婚房,或者学区房,或者给孩子出国读书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生活开销,那么这些资金只适合购买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国库券,保本的理财产品,定存等)。
其次,有风险的投资品,价格都是会上下波动的。越是对自己重要的资金,越经不起波动。你想,如果这笔钱要给爸妈治病,万一下跌个10%,你敢不抛么?这可是要出人命的!要想获得高回报,就需要承担风险。而越是能够承担高风险的资金,恰恰越是你不需要的钱。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所有比较主要的投资机构里,最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的,就是大学捐赠基金会。这主要是因为,大学基金会资金的投资周期是永远,因此他们可以选择参与各种时间最长的高风险投资活动。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就不得不将资金的一大部分放入流动性很强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国债),因为它们有短期和中期负债需要应对,无法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
接下来,对于那些金融知识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最合适的投资策略,是以控制成本,有效系统,和长期坚持的原则为核心,建立起一套低成本,多元分散的投资策略。具体细节在拙作《小乌龟投资智慧》中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注:关于定投的数学分析,在拙作《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中已经解释过了,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