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油价房价_伊拉克战争对股市和油价的影响
1.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有关联吗?另外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关吗?
2.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3.简单介绍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4.伊拉克战争近况?
5.为什么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浪费钱的战争?
6.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得到了什么利益?
7.伊拉克战争,美国是赔了还是赚了
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的民众觉得,更好的生活马上就到来。伊拉克战争发生之后,人们已经不敢怀念以前。如果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怕就是那句“说起来都是泪”。那么在伊拉克战争发生之后,截止到如今已经18年的时间,伊拉克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这需要从多处来谈及。
IS曾在伊拉克肆虐
跟很多国家一样,IS在中东崛起之后,伊拉克同样没有逃脱被侵蚀的命运。从2012年到2019年,8年间的时间,伊拉克很多区域都被IS所影响,大多数伊拉克的民众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库尔德民族可能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在伊拉克地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库尔德已经处于实际的独立状态,得益于联络伊朗和叙利亚境内的同族,基本抵御住了IS的进攻。
但与此同时,库尔德无时无刻不被另一个武装力量所针对,那就是土耳其军队,期间境遇如何,好与不好,期间悲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从去年开始,IS基本被剿灭,伊拉克的经济稍微好转,但已经不能回到过去,更遑论巅峰。目前伊拉克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远低于1960到1990年之间,就算是扣去通货膨胀,跟之前也没法比。
经济已经无法挽回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伊拉克的教师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了60万美元,医院人均床位每万人60个。这个数据,比美国都要高。1990年,中东另一个国家卡塔尔的GDP是73.6亿美元,彼时这个数据,连伊拉克的一个零头都不如。
时光荏苒,截止到2018年,卡塔尔的GDP已经到了1920亿美元,比原先翻了近30倍,规模已经跟伊拉克差不多。就算是备受压制的伊朗,在2018年的GDP,也成了伊拉克的两倍。只有伊拉克,不进反退。
由于持续的混乱,伊拉克的经济几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但由于近年来油价暴跌,石油收入一直在减少,顺带着遏制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尤其对年轻人产生了影响。据估计,伊拉克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46%,而且这个数据因为疫情进一步恶化,目前大约有450万伊拉克人处于低于贫困线的风险。
疫情之下的伊拉克
疫情之后,伊拉克的情况更不乐观。现阶段,伊拉克面临着全国各地的医院都人满为患、缺医少药等诸多挑战。有卫生专家指出,疫情肆虐正加重伊拉克尚未结束的人道主义危机,该国流离失所的民众几乎无力防控疫情。现阶段,在人口稠密的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是最严重的地区。
同时北部地区疫情也在迅速蔓延。当地的不少村镇因为在几年前的反恐战争中遭到重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被彻底毁坏,所以对于疫情的发展,几乎已经成了顺其自然的状态。对于社区和民众来说,并非不知道所谓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防范蔓延的重要手段,但现实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内乱不止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顺势入驻了伊拉克,在伊拉克很多地区相继成立军事基地。其目的,除了控制油田之外,自然也是希望借此形成新的一个规则,来重新管理伊拉克,但领头羊已经被处理,伊拉克下面的内乱自然也不曾停歇,在伊拉克境内,各股势力,犬牙交错,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拼杀。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在战争之外,制造了更多的难民。而从去年开始,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美军也陆续从伊拉克进行撤军,当地的问题,重新交付给当地来处理。游戏的规则没有制定好,可想而知,接下来,仍然是混乱的局面。
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有关联吗?另外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关吗?
通过两场战争美国通过实战展示了新式武器的性能,加强了武器贸易霸权。
还通过反恐招牌提升了美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
加强了中东撑控力,掌握石油市场走向。
清理了库存和安全隐患武器。
总之战争对美国来说利大于弊。
之所以美国战后国力有所减弱,也只是美国内部出了问题,于这两场战争没有关系。
美国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导致美国消耗5万亿美元,但是美国成为了中东地区的霸主。
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和萨拉姆对伊朗进行了包围。确立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军工产业得到发展,消耗了军品库存,也锻炼了美国军队。2.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2003年至2011年造成军人死亡4486人,受伤32223人。 从伊拉克战场返回美国的士兵有1/4患有精神疾病。
3.伊拉克战争直接费用高达8000多亿美元。若把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财政预算和经济的消耗影响考虑在内,那么美国实际消耗高达3万多亿美元。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也消耗了1万亿美元。
4.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虽然推翻了萨达姆,但是让伊拉克国家陷入了混乱。目前伊拉克已经成为中东动荡之源。
5.美国完成了让中东地区陷入混乱的目的。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东地区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这会成为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的障碍。6.伊拉克强大时,美国就攻打伊拉克。伊朗强大时,美国就制裁伊朗。当沙特强大时,美国又放弃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让伊朗恢复国力与沙特在中东地区争霸,消耗伊朗和沙特的国力,这就是美国的中东策略。7.美国不需要中东一滴石油,美国希望控制中东地区来得到石油的定价权。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操纵国际油价,使油价从30美元一直涨到了140美元。这就是美国控制中东石油的目的。
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有一些关系,战前伊拉克改用欧元交易石油,挑战美国的美元霸权,战争开始后,油价从47元飙升到147美元,这样美国就可以像全世界输出美元,从而稳固霸权。但战争失控了,导致财富流失,债务飙升,从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
简单介绍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两次伊拉克战争的起因不同,但是关键点都在石油上。
1、第一次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元气大伤,企图侵占石油储量比较丰富的科威特来攫取利益,美国出于维护国际秩序(道义上的制高点)、维护石油美元体系(自身的利益点)的目的,出兵进行了第一次海湾战争,此战的目的是阻止伊拉克的侵略,并打残伊拉克;
2、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截至目前,美国人都没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找出来,因此我们称之为“借口”),再次出兵伊拉克,自身的利益点在于:伊拉克挑战了石油美元体系(萨达姆试图用欧元结算石油),以及搅乱中东抬升油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中国这个竞争对手)。
本质上来讲,两次伊拉克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利益(外交,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利益之争),但是这一切都需要经过合理化的矫饰,这就是出兵的直接理由。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理由国际社会基本都能认可(反侵略),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道德制高点;
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的借口就是个笑话,以至于这厮现再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叙利亚说事的时候,被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当场质疑“用一包洗衣粉当借口灭了伊拉克”,欧美在叙利亚的提案几乎被一否到底,典型的一时爽到了后面拉清单。
伊拉克战争近况?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均已削弱。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值仅达到战前的1/3,人均收入降至不足400美元。
据估计,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约达2000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全面制裁,并强制性要求伊拉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联合国的制裁长已达12年之久,制裁使伊拉克的经济损失超过1400亿美元。
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40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8.5万至10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基本上被摧毁。
十几年的经济制裁与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英持续不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经济回升无望,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虽然从1996年开始实施安理会通过的“石油换食品”,但由于美英阻挠,该并未得到彻底执行,从而加重了制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据伊官方公布的数字,自海湾战争结束至今,伊已有173.2万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另外,海湾战争还对伊拉克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伊拉克方面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300吨的贫铀。10年后,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10倍多。
但是,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的统治基础和控制体系并没有被摧毁。一是萨达姆虽为败军之师,但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特别是他敢于同世界超级大国进行对抗,使他在国内乃至于阿拉伯国家中被视为“民族英雄”形象。对于阿拉伯人民来说,他们能很快忘记伊拉克的侵略行经,但他们忘不了萨达姆向美国和以色列发生的挑战以及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等“英雄举动”。二是萨达姆多年的铁碗统治使伊拉克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很弱,从而保证萨达姆对国内局势的有效控制。三是萨达姆取了高压政策,很快平息了海湾战争后在国内南北方发生的叛乱,稳住了局面。
武器核查 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于1991年4月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687号决议。该决议决定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和射径超过150千米的导弹——进行核查、登记、销毁、并销毁这些武器的研究、生产、贮存和试验设施。在该决议中还决定成立联合国特别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只有当特委会对伊武器核查完成,并在递交安理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伊拉克完全、彻底地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和禁运措施才会取消。
萨达姆与核查人员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一方面提供配合,认可并销毁了大量的生、化、核原料和设备以及导弹,希望核查早日结束,对伊经济制裁早日取消;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隐藏一些武器及原料,并为核查人员设置障碍,企图让核查尽早收场。
1991年9月21日,刚开始核查不久的核查人员在巴格达一栋大厦里发现大量有关伊核武器的机密文件。当核查人员带着文件准备离开时,曾声称会“完全合作”的伊方官员强行没收了部分文件,伊军方则出动武装士兵将拒绝交出文件的核查人员拦在一处停车场。这场对峙持续了4天。直到此后安理会通过声明,宣布如果伊拒绝合作的话,安理会成员国将取“进一步行动”之后,伊拉克才解除了对核查人员的围困。
尽管如此,截至1995年初的几年时间里,核查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也不少。特委会第一任埃克乌斯后来表示,到1994年,经过3年核查,联合国工作人员已经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核及导弹,但对萨达姆的生化武器仍然一无所获。
从1992年5月开始,伊拉克按联合国要求向安理会递交武器报告,到1998年11月特委会核查中止时,共递交了约10份报告,每份报告的结论都是“充分、完全、彻底地公布并销毁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些报告无一得到安理会的通过。
1995年初,生化武器核查取得了突破。当年2月,联合国生物专家在巴格达市郊的阿尔?哈克姆一家工厂内发现了大量名叫“生长酶”的桶装粉末,这种生物制剂可以被用来制造蛋白质,但也可以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参加了这次核查的里蒙德?齐林卡斯博士说,如果用于制造蛋白质,整个伊拉克每年只需要最多1吨的生长酶,而当时伊拉克一次就进口了34吨生长酶。核查人员最后得出结论,这家工厂很可能在从事大规模的炭疽生产。
特委会埃克乌斯要求伊拉克给出解释。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像你们欧洲人。你们总要有个,确定目的之后进行生产。我们阿拉伯国家是先造出某样东西,然后再考虑用它来干什么。”
当年8月,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哈桑叛逃出境,在约旦向联合国核查人员证实了有关阿尔?哈克姆工厂状况的所有证据,另外还提供了伊拉克生化、核武器以及导弹的新情报,而联合国此前曾以为这些项目早已被销毁。
在证据面前,伊拉克终于承认制造了超过8000升的炭疽孢子和1.9万升的肉毒杆菌毒素,但声称未将其加载到任何弹头上。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特委会与伊方公开冲突不断,伊方多次公开拒绝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一些场所。安理会从1996年开始多次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19年6月,埃克乌斯宣布辞职。据称持亲美立场的澳大利亚人巴特勒于当年7月走马上任,接任特委会一职。
如果说埃克乌斯在任期间尚能与伊方正常相处,使核查得以正常进行的话,巴特勒上任之后,特委会与伊拉克的紧张关系则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巴特勒拂袖而去,核查不得不告停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伊方认为巴特勒只知道挑刺,根本不想让伊方通过核查这一关,二是伊方认为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成了美、英间谍的工具,对伊“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995年4月,特委会埃克乌斯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对伊武器核查和销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伊拉克已不再拥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到1996年末,伊认为,核查工作基本已经可以宣告结束,联合国对伊制裁取消在望了。然而,19年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后,在美、英的敦促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施压下作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这项决议,并取对抗核查的措施。
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初亲赴伊拉克斡旋并达成了谅解,但伊拉克与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的冲突仍持续升级。1998年8月,伊拉克宣布中断与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合作,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执行监测任务外,其他武器核查工作全部停止。在此情况下,巴特勒于11月中旬命令所有核查人员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共300多人撤离巴格达。12月17日,美、英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对伊空袭行动,理由是伊拉克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决议。12月19日,伊拉克宣布联合国特委会从此不得返回伊拉克。
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8年年底,联合国共有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2500多个地点进行了400多次调查。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4万多件化学军需品、近50万升化学制剂、180万升用于制造这些化学制剂的化学品和包括弹道导弹弹头在内的7种运载系统。专家估计,长达7年的武器核查行动解除了伊拉克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外,安理会于1999年12月通过第1284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继续联合国特委会的核查使命。2000年1月,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参加过对伊武器核查的瑞典人布利克斯被任命为监核会。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提出加强武器核查的各项规定。
2002年11月27日,随着首批17名核查人员开始工作,尘封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重新启动。核查能否顺利进行,与核查、被核查双方的态度有关,但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国际关系上的利害冲突、力量对比等因素。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把发动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实现全面控制伊拉克作为既定目标,想通过核查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和军事占领的依据。欧洲和俄罗斯出于维护在伊利益的需要和对美国单主义的不满,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从本质上讲,1441号决议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利益、实力较量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对伊武器核查只是其延续。这种国际关系背景是影响核查进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坚持“倒萨”的原因: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问题始终是美国政治和外交挥之不去的话题。美国坚持“倒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战略图谋。去年11月初美国在阿富汗战场得手后,更是把“眼中钉”伊拉克锁定为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明里暗里加紧各方面的造势和准备。政治上,布什相继抛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理论;外交上,先后派副总统和国防部副部长走访中东进行游说;军事上,布什加紧同伊拉克反对派进行磋商,研究和制定对伊作战,并开始向伊拉克增派部队。美国积极准备打击伊拉克,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转移国内视线,谋求政治利益。布什当选总统后的美国政坛,共和、民主两党势均力敌,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席相当接近。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和民主党的有力牵制,布什上台后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无所建树,短期之内也难有作为;而“9·11”恰恰为布什提供了避开棘手的国内问题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反恐战争使共和党的声望有所提高,在2002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赢得了更多国会席位。阿富汗战争尘埃落定之后,布什又面临选择政治“炒点”,以维护和扩大其政治声望的挑战。伊拉克问题在美国国内分歧相对较少,短期内容易有所作为。同时,发动战争和控制伊拉克也是维护共和党所代表的美国工业集团和石油财团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坚持“倒萨”成为布什合乎逻辑的选择。
(二)、了结伊拉克问题,卸掉外交包袱。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拉克实行遏制政策,试图压垮萨达姆。但事与愿违。制裁不但没有动摇萨达姆的统治,反而引来国际社会对制裁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一片指责之声。事实说明,美国对伊拉克取的“以制裁促变化”的策略并不灵验,伊拉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美国与国际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和美国外交日益沉重的包袱。美国下决心“倒萨”表明,以武力推翻萨达姆,了结海湾战争遗留的伊拉克问题,同时确保美国公司在伊拉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思路。
(三)、控制石油供应,扩大战略优势。中东地区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伊拉克石油丰富,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开发潜力巨大。取得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对于美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制约依赖国际能源供应的战略对手。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化解欧佩克成员国限产促价的努力,确保美国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和价格的控制。第三,为美国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国有化高潮之后重返该地区创造重大机遇。90年代以来,萨达姆多次声言要以石油为武器,反对美国霸权,令美国怀恨在心。除掉萨达姆,把国际石油供应来源进一步置于亲美控制之下,甚至是美国的直接军事保护之下,是美国扩大国际战略优势,巩固其世界霸权的必然选择。
(四)、扶植亲美,削弱反美势力。中东地区的反美势力历来比较活跃。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这种反美情绪进一步增长。布什曾经承认,“9·11”的根源在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国也有一批人涉嫌参与“9·11”更使美国震惊。此外,2000年沙特不顾美国的反复劝说,与伊朗和委内瑞拉共同发起石油限产提价,并一直坚持至今。然而,美国并没有认识到,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关。相反,美国朝野最近泛起一种论调,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中东一些国家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上届打击不力,进而认为只有对这类国家进行“整合”,使其接受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才能防止滋生反美情绪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美国卿鲍威尔于2002年12月提出包括对中东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在内的“美国中东伙伴”。美国坚持推翻萨达姆,在伊拉克扶植一个用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亲美,就是为了落实这一,在阿拉伯国家树立所谓“民主样板”。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2003年3月20日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伤亡数字比较起来,基本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具有两大特点:地面战伤亡人数大增,飞机坠毁和友军误伤事故则明显减少。
美军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低伤亡”,主要是五角大楼在制定作战时强调空军的重要作用以及避免了城市巷战的结果。美军本次尽管出动兵力不多,但是其先进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对伊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从而确保了整个战争的顺利结束。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是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发动的
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一体化攻城略地侵占一个国家的战争。较近年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战略性特征。一是谋求绝对化的军事目的;二是检验信息化战争力量;三是实践新的战争理论;四是创制的非对称战争局势;五是发掘战法手段的综合效能。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和中东地区产生的影响:(一)多极化趋势仍在量变过程中,趋势增强。一方面,美国依靠其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其他大国反对,强行实现“倒萨”目标,从而证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另一方面,在“倒萨”问题上美国霸权主义受到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且挑战主要来自其西方盟国。法、德、俄等大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和外交独立性更加明显。北约不再是美国可以随意利用的手段,联合国的权威再次受到多数国家的维护,美国把“倒萨”与反恐直接挂钩的说词缺乏说服力,附和者甚少。大国之间围绕伊拉克问题的较量表明,美国无视其他大国利益、推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阻力增加,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量变过程还在继续,趋势增强。
(二)多年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可能下降。国际石油价格自2000年以来长期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方面来看,既是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欧佩克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限产促价的结果,也是反恐、“倒萨”和委内瑞拉罢工等政治因素造成心理恐慌和投机资本乘机炒作的结果。国际石油供应能力并没有真正出现短缺。在多年高油价的刺激下,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委内瑞拉罢工已经逐渐平息。伊拉克问题解决后,石油投机商将失去另外一个“炒点”。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也将逐步增加。从需求方面来看,世界经济不景气已经使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显著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1.4%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平均0.4%,2003年仍无显著提高的可能。在这种供求关系形势下,“倒萨”后的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市场力量对油价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将更趋激烈。只要“倒萨”过程中中东地区油田不遭大规模破坏,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压力将显著增大,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降。
(三)中东局势可能有所缓和,但难以稳定。“倒萨”以后,为了防止伊拉克发生和分裂,美国可能直接或利用国际力量对伊拉克实行某种形式的军事控制。面对既成事实,中东各国可能取现实立场,避免与美国对抗。但中东地区也可能出现一些民众层面的反美情绪,不排除激进势力发动针对美国利益的袭击活动的可能。
(四)美国实现“倒萨”以后,将把重点转向伊拉克的政治和经济重建,立即对其他中东国家动武的可能性不大,要求其他阿拉伯国家立即用西方式民主制度也不现实。美国石油财团将重返伊拉克。政治重建可能取“阿富汗模式”,但为满足库尔德人和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自治要求,联邦制也可能成为政治体制的一种选择。不过,伊拉克各反对派争权夺利,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之间较深,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教派分歧,这些矛盾不仅会在重建过程中爆发出来,而且将成为长期影响伊拉克政局稳定的因素,甚至可能对伊拉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影响。美国军队可能长期驻扎伊拉克。
(五)巴勒斯坦问题关乎阿拉伯民族利益和情感。“倒萨”以后,美国为保持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削弱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不能不加大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可能敦促双方在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联合提出的“路线图”方案基础上恢复和谈,从而使巴以双方暴力冲突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巴以谈判当前涉及的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等关键性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很大,至今尚无切实可行方案,因此短期内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巴以冲突还会继续存在。
(六)美伊战争对传统安全因素与国际法理的损害。美国攻打伊拉克实质上是绕过联合国,取与其盟友单独行事的作法,这将再一次削弱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影响和权利。长此以往,联合国将逐渐被架空,失去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这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大国的权利和地位。战后,美国霸权的全球扩张将变得日益明显。
为什么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浪费钱的战争?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动武
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急于对伊动武,非打这场战争不可,从根本来说,是为了维护美国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即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在美国治理之下的世界和平,从而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单超独霸地位。这是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恐怖发生以后,美国所极力推行的全球战略。可以说,发动对伊战争,乃是实现美国这个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次,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美国而言,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其目的是多方面的,可说是一石多鸟。
单从经济角度考虑,美国拿下伊拉克就有很多好处。
一是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呈下滑趋势。对伊发动战争,既可以转移美国国内民众的视线,争取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取胜,为明年总统选举作铺垫,为小布什连选连任作准备;还可以通过这场战争试验美国高科技新型武器,为小布什的主要后台老板--美国军工企业提供大量订单,既回报在大选给予小布什大力支持的军工企业集团,又希望通过剌激工业的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复苏。
二是拿下伊拉克,美国可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控制中东石油以及中东石油运输线。一方面可以满足美国自身的石油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主导国际石油价格,进而抑制欧佩克(国际产油国组织),使中东"石油政治","石油武器"再也不能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旦控制了中东石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扼住了大批石油进口国工业发展的喉咙。大家知道,美国占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全球近42%的能源。中东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6%,控制了中东就等于控制了国际油市,美国从而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来主导国际油价,并以此打击对手。据统计,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就要减少1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之下,欧盟国家60%以上的能源需要进口,除英国北部有一定石油储备之外,欧盟国家的石油进口依赖率高达80%~90%,其中德国最高,达98%。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欧盟来说,油价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严重影响本国的经济增长。美国控制中东石油,就是想把欧盟、日本等盟国的能源需控在自己手上,然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抑制它们的经济发展,以保住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三是利用伊拉克战争打击欧元,以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这是美国攻伊的重要经济政治原因之一。美国对打击欧元早已有预谋。早在欧元启动前夕,美国就已预感到欧元一旦成功启动,必将给美元带来巨大挑战。美国十分清楚,联合的欧洲大陆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利益将形成巨大的威胁。从经济层面看,欧元这个新生事物虽然在婴儿时期还未对美元构成直接威胁,但挑战美元作为世界强势货币的地位只是时间问题。从政治层面看,虽然英国尚未加入欧元区,但欧洲大陆的联合统一将发出美国极其不愿听到的不同声音。从军事层面看,欧洲的军事力量早在1991海湾战争时就让美国心领神会。一旦欧洲另起炉灶,美国将多了一个强大敌人。正因为如此,科索沃战争前夕,美国大多数议员坚持通过武力来阻止欧洲另立门户,即通过深入欧洲腹地,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发动战争,阻止国际资本流向欧洲。如果不能彻底打垮欧元,也要拖延欧?quot;从婴儿长成大人"的时间,事实证明,在科索沃战争开始后,欧元立即下滑,从1999年初启动时,创下1欧元兑换1.1877美元的高价后,欧元便一直呈现跌势,到1999年末,1欧元仅能兑换1.0075美元,全年累计跌幅近14%。在2001年中期,1欧元只能兑换0.88美元左右。欧元的一路下跌大大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元能否整合成功的信心。
就在欧元下滑难止的关键时刻,美国的新经济泡沫从2000年4月开始逐步破裂,接踵而至的是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和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的一再暴露,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急转直下,美国经济由此步入衰退。与此同时,欧洲经济表现却相对良好,股市相对健康,利率也高于美国。因此,从2002年开始,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出美国,转而投向欧洲和亚洲,而表现在国际汇市上就是欧元逐步升值,维持了长时期坚挺的美元开始走下坡路。尽管美国财长一再发表声明,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但欧元的走势似乎成了市场不可逆转之势。在万般无奈之下,小布什希翼通过大规模削减税收和大量扩充军费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后果却是美国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欧元却升值至其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的升值进一步带动了资金从美国流出,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每一个月净流入欧洲的国际资本都在150亿欧元以上,并大量购买欧洲的债券。这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美国后的第一次明显转向。如果任这种趋势发展,美国面临的将是比19年亚洲金融危机还要严重的金融风暴,美国经济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直接威胁自己的欧元,美国无论如何也要取行动阻止欧元的上升势头,阻止国际资本流向欧元区,从而彻底打垮欧元的支撑点,这一行动就是战争,而"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首先,通过占领伊拉克,打倒萨达姆,夺取中东石油,控制国际油价,恶化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以打击欧元。
其次,通过战争来打击欧元区消费者的信心。从地缘上说,中东远离美洲大陆而靠近欧洲,战争引起的消费者信心下降对欧元区国家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美国的影响。而对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欧元区国家来说,消费者信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最近来自欧盟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欧元区经济学家都认为,一旦战火蔓延到伊拉克邻国,欧元区消费者的信心将一落千丈,欧元区经济将面临很大困难,欧元及所有欧元资产必将蒙受巨大损失。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迫不及待地非打伊拉克这场战争不可,完全是出于美国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国家利益既有目前和短期的,也有未来和长远的;既有政治、军事、安全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霸主、军事霸主、经济霸主以及文化霸主地位,就是要维护美国单超独霸的单极世界格局。
美国的这一图谋和行径完全出于一己之私,美国的这个国家利益得以实现,便意味着世界上一连串国家的国家利益遭到严重侵犯和伤害。这完全是一种新帝国主义的阴谋和行径,因而不能不遭到世界上大多数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在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行列中,还有法国、德国、俄罗斯3个国家。在美对伊动武之前,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反战的急先锋,他们的强烈反战立场与他们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利益是成正比的。就是说,由于美国对伊动武突显了他的国家利益,必然贬损了法德俄的国家利益,从而也必然引起他们作出强烈反应。比如俄罗斯,伊拉克欠下前苏联债务多达80亿美元,俄在伊签下一批数额颇大的工程合同,俄已投资不少;德国和法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60%~70%,在伊拉克也投资不少,其中法国投资多达200亿美元。打起仗来,这些必将化为乌有,所以从各自国家的经济利益考虑,他们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至于美想通过打伊拉克把欧元打垮以保美元的强势地位,更是对欧元区的核心国法德两国造成最大的威胁,他们的反战情绪更为激烈更是情有可原。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安全利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旦美占领伊拉克控制中东,在地缘上对欧盟和俄罗斯的政治、安全压力和挑战也必然大大加强,这也不能不引起他们的高度警觉和反对。
现在,经过整整一个月,美军已基本攻下了整个伊拉克,大规模战争基本告一段落。伊拉克面临的是成立新和如何开展重建工作的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美国与他的盟国,美国与联合国,美国与伊拉克各派势力之间还会争论不休,成为国际关注的新焦点。另一个被受关注的问题是伊拉克战争,究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现在还很难预测,原来人们预期这场战争可能要拖一年半载,甚至战争越南化,把美国拖到战争泥潭中去,其结果必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大的震荡。但现在战争已基本告一段落,才打了一个月,所以普遍估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现在还要看下一步,美国如何操办伊拉克新对战后伊拉克的重建是否起绝对主导作用。如果美国完全掌控伊拉克,进而完全掌控中东局势和中东石油并主导世界油价。那么,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对欧共体盟经济的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而深刻的。就目前而言,由于战争较快结束,对各方经济影响并不突出。对美国来说,在伊拉克战场上已花了近200个亿,现在国会又批准追加军费开支800个亿,这对剌激美国经济尤其工业会带来一些好处,但财政赤字又大幅增加了,归根到底也没起什么大作用。美国一旦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美国公司可以分到一块大馅饼,也许会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一丝曙光,但是联合国和其他大国绝不会坐让美国独吞伊拉克重建这块大肥肉,所以围绕伊拉克重建分赃问题,美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争争吵吵将不可避免。
不过由于这次战争,加上另一场战争即全球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今年整个世界经济及许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将要作重新评估预测。总的讲,今年整个世界经济是不容乐观的。不景气状况仍难以克服,经济复苏将呈缓慢之态。
三、伊拉克战争对我国的影响
面对这次伊拉克战争,有不少人说中国对美向伊发动战争的立场态度不够强硬。香港有些报刊说"中国是在以'选边站'的方式主动选择'被动'外交",并认为"目前这种'被动外交'不失为一种理性策略"。我基本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这次对伊战争,我国的表态基本是正确的,是柔中有刚,既不失原则立场,即坚决反战;又不过火,即不会动辄扬言要投否决票之类,如果联合国安理会真的搞是否授权美攻伊的投票,中国真的行使否决权,那么未来中美关系必然出现严重逆转。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远在波斯湾地区的"流氓国家"而和美国对抗。1998年中国在道义上支持南斯拉夫,结果既没有实质的帮助,又遭到美国借北约之手的报复。今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发表文章说:"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需要就是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因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依赖于此,出于以上原因,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国内事务而不是重塑国际秩?quot;。这些话与最近以来同志多次强调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的精神是接近和一致的。所以,我认为中国这次对伊拉克战争的表态是符合国情和国家利益的,是比较理性的,也是我们的外交工作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为什么中国不跟法德俄等国绑在一起对美取强硬态度?我认为中国既然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就不需要跟他们绑在一起。何况美与法德、美与俄罗斯的关系同美中关系本来就很不相同。美与法德是盟国关系,不是亲兄弟,至少也是堂兄弟。与俄罗斯是半盟国关系,至少是表兄弟。我们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敌又友,非敌非友,根本不是堂兄弟表兄弟。他们与美国吵完架可以再走在一起,我们与美国吵了架就会结仇结恨,谁也不认谁,最后不是美国被孤立,而是中国被孤立被制裁,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
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有人说美伊开战将危及中国千亿元的利益。这一千亿元是怎么推算出来呢?据说,在联合国主导的伊拉克石油换粮食中,中国公司分得的份额就达到30多亿美元。而战前中国在伊较大的工程有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路桥集团等在2亿美元以上的商家就有数十家。所以,经过估计,中国在伊利益与涉及到的曲线生意,至少在1000亿人民币。
另外,还有人估算:中国目前日净进口石油每天多付出约1500万美元,若油价高位持续半年,合计将超过80亿美元,仅此一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超过0.5个百分点,这当然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幸亏这场战争仅打了一个月就基本结束了,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失,当然没预期的那么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战争已打响了,中国在伊拉克的直接和间接利益是明显受损的。一是石油换食品不能正常得以执行;二是我国在伊的许多投资工程项目化为乌有、废墟,有的完全停工停产,所有项目总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三是战争还减少中国对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劳务输出,也减少对中东的商业出口。据报道,由于伊拉克战争,至少对中国家电出口产生三大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运输费用大幅上升;其次是不少中东合作伙伴产生了观望心理,有的推迟下定单,甚至有少量要求取消定单;再次是仅在浙江义乌这个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市,伊拉克设在那里的上百家公司的办事处已停止发货与供应,仅此一地的损失就有上百万美金。四是战争也使美元近期波动,对中国也产生相当的影响,由于人民币一直是盯住美元的,因此,前些时美元对欧元跌价达22%,等于人民币兑欧元也下跌了相同的比例。五是中国今年来仍与伊拉克保持贸易关系,中国所有的贸易顺差几乎都转化为债务,再加上中国方面的投资和,伊拉克欠中国的外债达13.45亿美元。萨达姆倒台以后,伊拉克所欠中国债务,有可能化为泡影。从这几个方面看,伊战对中国方面的影响并非最大,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目前和近期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若从长远考虑,一旦美国长期占领伊拉克,并控制中东石油和主导国际油价,甚至还封锁中东石油的对外运输线,若美国想要拿捏中国,那么中国进口石油有50%~60%来自中东,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很大。
除了经济上遭受重大影响和损失之外,美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影响以及外交空间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和挤压作用。
从这次战争中,我们不但要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还要取必要对策和措施,减少损失,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一,我们要坚持在联合国主导下开展伊拉克重建工作。我们要力争在重建伊拉克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第二,我们要开辟新的石油供应地,使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不能过分集中在多事的中东地区;第三,在石油进口大国中,只有中国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这是极其危险的。通过这次战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变被动为主动;第四,这次美国利用对伊开战打击欧元的目的非常明显,今后美国还将寻机打击欧元,对这一态势必须密切注意,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目前尤其不能过多的持有欧元;第五,由于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东市场风险加大,我们应加强东亚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往来,减少对欧美、中东市场的依赖程度;第六,联合国一旦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的迅速推开,伊拉克以至中东的需求,尤其对日用消费品包括家电产品、建材等的需求必将大幅上升,被誉为世界轻工制造业基地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有关企业,必须捕捉商机,发挥优势,扩大出口,争创外汇收入。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得到了什么利益?
新奇军事文化团队第248期众所周知伊拉克战争是继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中耗资最大的规模战役,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和美国的战役一直持续到现在,作为世界前五的军事大国,而且还是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国。尤其是伊拉克反美情绪比较高昂,萨达姆想要欧元取代美元对石油的进口,挑战了美国世界霸主的权威,而发动的一场耗资规模宏大的战役!
美国是一个把利益放在最前面的国家,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美国的影子,凡是对自己国家有益的事情,第一时间去插足。美国在经过国际会议商讨的失败,国际拒绝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方针,其美国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美国通过911的起源,以不变应万变为理由,蛮不讲理的攻击伊拉克。
有人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石油,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个用油量很大的国家,现代化设备运用广泛,而中东是个石油蕴藏量很大的地区,其次美国霸国主义的实施,开厂投资,就地取材,以暴力手段抢占利益,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攻打伊拉克其实就是威慑中俄,提高自己在国际地位的霸权主义。
老美打伊拉克那会,全球油价飙升,而老美又是个石油消费大国,你说老美是占了便宜还是亏了?有人说老美是从伊拉克那运石油,其实这些全部都是谎言,其实主要是委内瑞拉,因为它离老美最近,我想舍近求远,只要有点智商的人是不会干的吧?所以与其攻打伊拉克不如说是冷战中俄!如果没有侵入伊拉克,美国将仍深陷于阿富汗战场。
对于伊拉克的战争可谓是一场烧钱的战役,两国交战,哪有不亡不伤,,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耗费3万亿美元,包括布什500-600亿美元的战争预算,在美军撤出伊拉克之际,原先3万亿美元的预测,似乎显得有些保守。举个例子说,对那些伤残军人的诊断、医治和补偿所花经费要远高于此前的预估。
所以说美国挑起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是一场稳固世界霸主的地位,更是以一种威慑力来驯服别的国家,其次就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因此对于这次的战役可能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烧钱的一场战役,美国的胜利,估计也让自己国家有一个不一样的黑暗面貌吧!
伊拉克战争,美国是赔了还是赚了
得到的就是中东地区这个能源基地的稳定,维护了美国及其世界各国,以合理价格购买石油的权利。
1、伊拉克萨达姆是一个独裁的残暴的地区性强国,并且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存在巨大矛盾(萨达姆发动过2场针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其中包括吞并弱小的科威特),
2、设美国不推翻伊拉克,美国的长期制裁是解决不了萨达姆更替的,因此迫于人道主义压力,未来国际社会会要求解除萨达姆的制裁,这就等于给萨达姆松了绑,那么伊拉克会再次做大后,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中东地区失去稳定(入侵周边国家、甚至控制油田等等),总之会造成石油短缺,油价暴涨等等,越是发达国家对于石油依赖越大,到时损失也越大,因此美国要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
中东这个能源基地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其实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也错综复杂,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萨达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萨达姆指责科威特的石油是从伊拉克流过去的(科威特地势低洼),窃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属于什叶派,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响(但是萨达姆本身又是一只猛虎,对周边阿拉伯国家构成威胁),目前美国已经摆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还是比较虚弱,在加上伊朗研制核武器,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已经对于伊朗非常担心了,还有就是以色列也担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因此美国要出面解决伊朗核问题,否则中东地区有可能再次陷入动荡。
美国肯定是赚了。只不过代价比预想中的要大很多。
但事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打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多方面的原因的。
美国在战后并没有获得来自伊拉克石油的很多表明直接利益。但观察一下欧元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的走势,就可以发现。伊拉克战争,确实提升了石油的油价,而且因为油价的国际结算货币是美元。欧元在2000年后的强势被打击了。美元巩固了其国际第一货币的地位。欧元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逐渐转入颓势。
其他方面,伊拉克战争打了很久,而且让美国军费的负担加重,但至少推翻了一个反美,少了一个政治敌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