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棒政策的效果

2.怎样控制油耗

3.人类从地下大量抽取石油,一场大地震会不会让中东国家大陆沉没?

4.苏联最强大的时候有2000多万党员,为什么还会解体

5.问下08年的金融危机

6.鼎盛时期的苏联一度压倒了美国,美国靠什么整垮了苏联呢?

7.世界就能安宁?看看当初的苏联吧

美国油价不堪重负什么意思_美国油价不堪重负

回答问题是辛苦的; 不被纳更是辛苦! 我作出了很大努力; 希望回答能帮助你, 那就纳吧谢谢拉~~~~ 次的伊拉克战争中,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萨达姆授意伊军取“化整为零、小规模作战,寓兵于民、打了就走”的战法袭击敌人。 连日来,伊拉克战场上所发生的一些情况令不少美英联军不解。首先是美伊双方在巴格达郊区并没有发生预想的“火星撞地球”般的猛烈交火。从军事角度上说,城市巷战的胜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攻守双方在城市周边战略要点的争夺,守方如果想在巷战中大量消耗攻方的有生力量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在城市周边争夺战中延缓攻方的进攻速度。但根据目前美军所遇的情况看,巴格达周围的伊军共和国卫队似乎正在主动放弃各战略要点,化整为零的向巴格达市内撤退。 其次,从一些被美军击毙的伊军尸体上可以看出,伊军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已经换上了平民衣服。目前,人们已经很难从服饰上判断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民兵、正规军和老百姓有什么区别。 以上两个重要特征均说明了萨达姆正在力图打一场有伊拉克特色的“人民游击战”。那么,这种防御策略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人民战争”好处明显 萨达姆组织的这种“人民战争”优点很明显: 第一,便于保存有生力量。由于美英联军空中优势明显,因此,如何更好的保存有生力量,以便与美英在最后的巷战中决战成了萨达姆的最大难题。现在,伊军已“寓兵于民”,这为伊军更好的保存有生力量提供了可能。 第二,便于模糊美军的判断。由于伊拉克军队已经融入了平民当中,因此,美军指挥员很难对局部地区的伊军准确数量作出评估。 第三,便于向美发动突然袭击。在前一段美军突入伊拉克南部后,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伊军的抵抗,倒是有不少身着便装的伊拉克人不时出来放放冷枪,让美军很是头痛。面对强大的美军机械化部队,伊军身穿平民服饰在美军麻痹大意的时候发动袭击,以这种方式有效的减缓了美军向巴格达推进速度。 “人民战争”缺点也很突出 从目前的局势发展来看,“人民战争”似乎成了萨达姆握在手中的一柄“双刃剑”,虽说让美军遇到了不少麻烦,但萨达姆似乎也正在被其所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不利于鼓舞官兵士气。在本次美国发动的倒萨战争中,伊军由于是为保卫国家而战,占尽人和,军队士气较之上次海湾战争有了很大提升,具备了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的条件,但由于萨达姆下令把伊军队分散到百姓当中所谓“寓军于民”,其结果可能会使不少抵抗意志不强的伊军“就此消失”。 第二,不利于统一的军事调动。由于伊军的通信、指挥能力有限,因此,伊军一旦被分拆成小股部队就很难进行统一的调动。实战证明,这些小股部队顶多对美军起到一个“骚扰”作用,且极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第三,不利于重装备的保存。伊军共和国卫队的“共和国师”、“汉谟拉比师”、“尼布甲尼撒师”等皆为装甲师或机械化步兵师。这些部队拥有大量的师属重型装备,这些部队如果要被改编为游击队退守市区的话,这些重型装备只能一个结局:主动丢弃。而抛弃了习惯使用的重型装备,伊军装甲部队在巷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还不如当地的民兵组织。 第四,可能会造成平民的重大伤亡。由于伊军已融入平民中间,因此,美军在巷战中势必会神经高度紧张。对美军而言,伊拉克“兵民不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可疑”目标数量大大增加,这对伊拉克民众来说绝对是个灾难性的后果。 ://.huaxia

参考资料:

://.huaxia/zt/2003-08/142207.html

大棒政策的效果

[?亿欧导读?]?无比现代化的工厂,却留给曹德旺满心失落。他知道,就像福耀美国工人回不去舒适的通用时代,自己再也回不去蝉叫蛙鸣的中国了。

作者丨王瑞

编辑丨郝秋慧、张嫣

2月底,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为“抗疫”又追加了4000万元捐款,这距他捐赠1亿元和241万件防疫物资,仅过去22天。

几十年来,信奉佛教的曹德旺为慈善一掷千金,但他并非含着金汤勺出生。14岁那年,家境贫寒的他被迫辍学。为了生计,他放过牛、卖过烟丝、种过白木耳......后来一脚踏进了玻璃行业,一干就是37年。

如今,曹德旺一手创办的福耀玻璃2018年总营收突破200亿元,占中国汽车玻璃63%的市场份额——全中国每两辆汽车,就有一辆用着福耀玻璃。曹德旺自己也得了个外号:玻璃大王。

不久前,他因为一部纪录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金像将最佳长纪录片奖颁予《美国工厂》,这部由夫妇监制的纪录片,正是讲述福耀玻璃在美建厂的故事。

“我知道,导演用自己的手法,也没少批评我,但我还是感谢。”在得知获奖消息后,曹德旺第一时间向导演朱莉娅·莱切特和史蒂文·伯格纳表示祝贺。

在镜头里,曹德旺一边因解决当地工人的就业问题而被赞誉,一边由于铁腕手段而成为众矢之的。以至于片尾,曹德旺面对庄严的佛像时不禁自我审视:“我究竟是有功之人,还是有罪之人?”

《美国工厂》的背后,是曹德旺与福耀集团的跌宕前行,也是中国制造业海外发展的缩影。

拭去代顿的铁锈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东北部五大湖一带得益于水运便利、矿产丰富,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纷纷崛起,代顿、匹兹堡、密尔沃基等城市一跃成为美国工业重镇,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曾是代顿的经济支柱。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大批企业不堪重负,通用也宣布破产,其位于代顿的生产工厂随之关闭。一夜之间,两千多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跌入社会底层。

“曾有一段时间,我一无所有。”一位名叫吉尔的女员工说到,她不仅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房子,不得不借住在姐姐家的地下室里,房间里唯一“贵重”的物品是一台老旧的电视机。面对锈迹斑斑的机器,工人们陷入了绝望。

直到福耀玻璃这场“及时雨”降临。

2015年,曹德旺买下废弃的通用工厂,将其改造成汽车玻璃厂。他向当地失业的工人大开绿灯,随之而来是当地税收增加、人口增长、社区稳定......

“拯救”美国工人的背后,是曹德旺的生意经。

2013年,福耀玻璃在国内市占率达到63%,发展已经遭遇瓶颈,开辟新市场迫在眉睫,美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进入福耀的眼帘。

玻璃产品的易碎性,决定了生产地点与装配地点间的距离不能过远,这从福耀中国工厂的布局可见一斑。目前,福耀已经形成上海、重庆、长春、福清总部四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

福耀俄亥俄州代顿市工厂周边车企分布/来源?谷歌地图

若要扩大美国市场份额,在美建厂势在必行。福耀俄亥俄代顿工厂被多家汽车制造厂环抱,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不错的建厂地址。美国近来力推恢复制造业强国,福耀获得了超四千万美金补贴,这与其改造通用工厂的费用持平。

故事原本很美好:福耀进入美国,代顿重现辉煌。

可高昂的人力成本,低下的工人效率与中美文化间的冲突,尤其是工会的蛮横介入,令福耀在美发展受阻。2016年,福耀美国公司亏损4161万美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面对巨额亏损,曹德旺犯了难。

“求生”拉锯战

“什么都便宜,但是人工贵。”曹德旺直言。

美国的能源价格十分低廉,其天然气价格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只有中国的二分之一,较低的油价也使得运输费用不到中国的一半。

但美国的人工费远高于中国。据悉,美国白领薪资是中国的三倍,蓝领薪资更是中国的八倍,“综合算下来,在美国造一块玻璃还不如从中国进口一块玻璃。”曹德旺如是说。

福耀美国工人的时薪仅为13美元,不及通用的一半,但性价比很低。多数美国工人并不擅长制造玻璃,虽有中国工人手把手教,但仍然“指头粗,动作慢,效率低”,重活做不动,“不安全”的活不做,到点走人,绝不加班,这很“美国”。

曹德旺希望将中国工厂的体制引入美国,于是安排美国工厂的几位美籍高管到中国参观。他们惊讶于中国工人12小时轮班,没有休息日;受到严格纪律约束,在换班前喊口号;不戴护目镜,只戴了副普通手套就在处理废弃的玻璃。“这些中国工人整天坐在那干这事,简直太疯狂了。”一位美国高管难以置信。

但当这群美国高管试图将换班制度引入福耀美国工厂时,迎接他们的却是美国工人们懒散的队伍。与此同时,工人们开始不满上司们的指手画脚,并抱怨起福耀“苛刻”的工资来——即使福耀曾帮助他们脱离失业的困境。

福耀工人/来源?福耀集团

“以前,我的孩子要是想买一双新运动鞋,我就直接买了。”一位前通用女职工说到,“现在不能这样了。”

在工人的抱怨声中,工会的阴影开始逼近。

早在2016年10月7日,福耀美国金秋庆典上,上台演讲的地方议员谢罗德·布朗直言:“俄亥俄有丰富的工会与公司管理层合作的历史,我支持工会进入福耀公司。”

曹德旺的回应是:“工会在这里会影响我们的劳动效率。”他明确表示: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

曹德旺强硬态度的背后,是美国汽车工会劣迹斑斑的黑历史。通用汽车公司就死于工会之手,其在遭遇资金困难时曾要求工人降薪,但在工会的强烈反对下不了了之,最终沦落至破产。

福耀与工会间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工会怂恿工人“拉帮结派”,在工厂内部宣传引入工会的好处,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国工人冒着被辞退的危险举牌呼吁大家加入工会。另一边,福耀手段强硬,将工人中的工会派逐一辞退,并花重金请来专门的游说机构,使用各种手段,让工人们对工会说不。

在最终的投票决战中,反对派以60%的得票率战胜工会派,大名鼎鼎的美国汽车工会在福耀吃了闭门羹。一切尘埃落定后,一位美国工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需要一个工会,但现在有家公司给我一份好工作,一份好薪水,每天让我来上班。我不需要有人横插一脚。”

工会后,通过向中国工人学习生产经验,美国工人的熟练程度逐渐提升。另外,本田、大众、克莱斯勒等汽车厂商的订单持续涌入,工厂产能也实现爬坡,逐渐扭亏为盈,最终走上正轨。?

出海还是出逃?

抱怨连连的美国工人们一定想不到,他们的大boss曹德旺仅为初中学历。在收购了福清市高山镇一家亏损严重的玻璃厂后,曹德旺赌上身家性命创办福耀,投身汽车玻璃行业。

而福耀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众多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发展历程的缩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中国通过引入资金和技术,改革行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机制,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大大提高,成就了大批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

依靠着低廉的人力成本等优势,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快车道,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已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零部件“生产基地”。疫情期间,现代、日产、雷诺等多家外国车企因为中国零部件厂商断供而停产。

如果说做大是第一步,那么出海就是第二步。

一方面,出海有利于中国零部件厂商整合国内外的技术与市场,利用海外建厂降低成本的同时,抢占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出海也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双方在磨合中寻求共生之道,让外国更加了解中国及中国汽车产业。

近年来,不仅是福耀,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厂商选择出海。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达2126.4亿元,同比增长19%;海外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由9.4%上升至29%。

中国企业出海往往会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文化差异。福耀美国工厂的工会并不是孤例,几乎所有在美建厂的中国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工会,中国企业赴美开厂还需考虑劳工权益保护、安全生产、法律、环保等方面,曹德旺就曾发出警告:“资本和品牌还不够大的小企业,不具备条件,不要盲目投资。”

但“福耀们”不得不出海,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无奈:中国逐渐显现去工业化趋势。

曹德旺将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萧条,归咎于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虽然自2009年力推“制造业回流”以来,美国正尝试恢复制造业强国地位,但持续几十年的制造业外迁,已经造成人才“断代”,以至于福耀美国工厂“招不到年轻人”,他们“更愿意栖身华尔街和硅谷”。

曹德旺认为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以及部分服务业吸引了年轻人就业,导致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变得不那么突出了”。

同样沉重的还有税负。他坦言,中国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在综合两国工人的“五险一金”项目后,在美建厂与在华建厂的成本基本相当。加之中国工业用地价格一亩高达几十万到上百万,居高不下的投资成本令企业畏难。

于是,“福耀们”选择在出海建厂,也被一些人称为“出逃”。

“产业经济未形成、产业工人缺位的情况下,服务业为谁服务?”曹德旺提出疑问,他相信只有制造业发达,才有服务业的兴旺,“制造业始终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科技“拯救”制造业?

“因为他们(美国工人)太慢了,我改成机器来打磨,下次把这四个人取消掉。”影片里,听着福耀美国工厂中国籍高管的汇报,曹德旺默默地点了点头。

“难搞”的美国工人,正被冰冷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取代。

2015年,颁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第一时间,曹德旺就下达了“让工业4.0落户福耀”的智能工厂战略,开启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2016年,凭借着柔性制造的转型成果,福耀玻璃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首批试点示范单位名单,成为中国制造2025企业代表。

“转型需要全面应用AI、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以提升产品、服务和质量,提升生产制造效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福耀玻璃副总裁兼CIO夏乐冰介绍到。

福耀的智能制造水平,在美国工厂体现更甚。据悉,福耀美国工厂投产之初,就布置了400个工业机器人,这个数字比福耀在中国任何一家工厂都要多。借助IBM私有云平台,福耀将中国工厂的管理、工艺流程存储在云端,实现了美国工厂生产线的快速部署。未来,自动化水平的升级或将释放福耀美国工厂更多的产能。

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福耀,先后研发出夹丝加热玻璃、可调光隐私玻璃、太阳能玻璃等高科技玻璃产品。2019年9月3日,福耀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未来将“重仓”包括汽车天线、光电及薄膜、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在内多个领域。“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制造业也越来越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苏州研究院启动仪式现场,曹德旺如是说。

2019年10月31日,福耀玻璃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却下降28%。

尾声

在科技驱动下,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国际分工格局得到调整,中国制造业正在掌握另一种话语权:从低端重复制造的以量取胜,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以质取胜。血汗浇筑的中国工厂,正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人数量越来越少的美国工厂取代。

但无比现代化的工厂,却留给曹德旺满心失落。

《美国工厂》的最后,74岁的曹德旺眼神有些迷茫,他知道,就像福耀美国工人回不去舒适的通用时代,自己再也回不去蝉叫蛙鸣的中国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怎样控制油耗

对于美国这种“大棒政策”,我们早已屡见不鲜。无论是对于巨大的能源诱惑,还是解决地区问题,美国往往热衷于军事手段。为了控制占全球三分之二石油的中东地区,美国打着“民主”的幌子,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事实上,这种“大棒政策”最终致使了伊拉克安全局势严重恶化,反美武装不断制造血腥爆炸,境内教派矛盾激化。最近,安南向联合国安理会作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最后一份报告时称,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局势使伊拉克爆发全面内战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甚至可能导致一场中东地区的战争。

如今,中东问题尚未解决,还在不断发生,美国却又把手伸到了非洲。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世界强国,布什现在还未充分认识到,动用军事手段达到目的并不难,但收拾战后残局,靠军事手段是很难保住长久和平。战后伊拉克、阿富汗的动荡时局莫不验证这一点。

美国“大棒政策”也有“雷声大、雨点小”、被牵制的时候,就如反美人物查韦斯多次公开大骂布什不说,还与美国最不喜欢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搞成一片,对抗美国。而查韦斯对抗美国背后的最大底气就是石油,美国每年都要从委内瑞拉进口大量的石油,特别是委内瑞拉目前掌控下的西提戈石油公司,在美国境内拥有8家石油加工厂和1.4万个加油站。因此,美国一旦失去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其经济必将蒙受深度打击。所以,对于委内瑞拉,美国除了警告和象征性的“制裁”,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此外,“大棒政策”往往是事与愿违。在每次挥动“大棒”之前,美国原本是想通过“大棒”夺来石油控制权,从而操纵国际油价上涨来打击对手、赚取暴利,但最后受害的却是自己。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美国人开始不堪重负。同时相反的是,被美国认为是对手的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却受益匪浅,净赚巨额石油利润。

人类从地下大量抽取石油,一场大地震会不会让中东国家大陆沉没?

如何保养能省油——

多余的东西会增加汽车的负重,从而也就增加油耗,所以,要记住经常清理后备厢。经常洗车和给车打蜡也可以省油。因为经常洗车和给车打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车主沈先生告诉笔者,他开越野车就是喜欢驾驶的感觉,现在油价又涨,他的油钱也“油”涨船高。因此,他不得不控制一下成本,“实在是顶不住油价上涨,我把越野车上可以拆的都拆了,拆了前杠、后杠、侧杠,甚至连备胎也卸了。”他无奈地表示。

按照汽车保养和维修手册上推荐的方法做—一辆维护保养良好的汽车开起来才更省油,污浊不堪的火花塞,肮脏的空滤或堵塞的滤清器会降低燃油经济性。让胎压保持适当的水平—如果胎压过低将会较费油,因此需要经常检查胎压。符合规定要求的胎压可以降低油耗3.3个百分点……

一辆汽车能否节油,除了与驾驶员驾驶习惯有关外,汽车本身技术状况的好坏也是节油的关键,而技术状况的好坏与车辆的保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车主在平时的驾车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定期维护爱车的习惯。

建议车主早上或傍晚天气凉快时尽量少开空调,开空调的情况下,普通家用轿车一般耗油要多1-2L/100km。同时注意保证正常的胎压,胎压过高会增加爆胎的危险,要尽量保持正常的胎压值范围,尽量减少车内载物,减少耗油量。

专家指出,汽车在出厂前往往就已经铺设过保护地毯,再铺上地胶等于是多此一举。更何况一套地胶重达20-30斤,将增加车辆的负重,油耗自然也就上来了。专家建议:用防滑脚垫代替地胶,脚垫轻薄也就8-10斤左右,这样一来比使用地胶时车的载重压力减少了一半还多……

提醒:优质机油是节油基础

燃油燃烧不充分或发动机部件磨损都会造成燃油的浪费。优质机油可减少汽车内部件摩擦、提高燃油效率,将油耗降到最低。因为机油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润滑,优质机油能在启动瞬间快速到达各金属部件表面,减少互相摩擦。定期更换三滤有助节油

三滤包括机滤、汽滤、空滤,它们的职责是过滤油液、空气,防止其中的杂质进入发动机造成磨损,并提高发动机的作业效率。但三滤老化、变脏后会堵塞油路,阻碍正常进气,导致燃油燃烧不充分,直接的后果就是发动机动力降低,油耗增加。因此定期更换三滤是十分必要的。

伪劣汽油的危害

汽油是车辆的生命,伪劣汽油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将对车辆造成严重危害。具体表现为:

1、堵塞燃油系统。伪劣汽油杂质超标,当发动机运转时,劣质汽油充满供油系统,油泵滤网、汽油滤清器、喷油嘴这些有小孔或起滤清作用的部件很容易被劣质汽油中的杂质堵塞,造成供油不畅,发动机功能下降。

2、积炭。汽油中的杂质一般都以胶质的形态存在汽油中,即使它们通过了滤清装置,也会在进气门、进气道、汽缸内淤积,天长日久形成坚硬的积炭,它对汽油有吸附作用,会造成混合气稀,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更严重的是胶质粘住气门,活塞上行时与未回位的气门相撞,造成发动机毁坏。

3、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失效。含有杂质的汽油不能充分燃烧,直接造成排气不畅,尾气不合格,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加速无力,总体经济性能差,而且费油。

如果加油后出现加速坐车,急轰油回火,转速不稳,爆震等现象,就应考虑可能是伪劣汽油在从中作祟。(章霆)

加油需注意

油箱液面不能过低

油箱经常不加满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司机常常只加小半箱油,临近耗尽时再加油。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由于油箱中的燃油泵上部经常得不到燃油冷却,容易发热烧损;燃油临近用尽时,燃油泵有时吸不到油,工作十分吃力,发动机不易启动,驾驶员得反复多次启动,造成燃油泵线端触点发热烧蚀。如果更换一只燃油泵需好几百元,用这种方法控制用油实在是因小失大。燃油加注不能过多

加油时,油箱已经加满,而且从加油口可以看见油面,但是有时为了凑足整数或希望加入更多的汽油,就按压加油口内左侧白色的排气阀而继续加油,使汽油加到了油箱的通气管内,当车辆行驶时,油箱内温度升高,油箱无法通气,导致汽油泄漏,此时如果打开油箱盖汽油会往外喷,非常危险。

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当使用到油表显示还剩下不到1/4的汽油时加油,每次加油加到油表的2/3-4/5即可。

4大省油误区

油价飞涨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油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瓶颈”之说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乏根据。因此,节油成了汽车厂家和用户共同关注的话题。

误区一:空挡滑行省油

许多车主在下坡或者减速时,习惯挂空挡滑行,以为让汽车空挡滑行会更省油。这不仅被交通法规明令禁止,对于电喷发动机的轿车来说也并不省油。大多数电喷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具有减速减油或断油功能,所以电喷车高速带挡滑行时才会更省油,放空挡反而更加费油。

误区二:低速高挡省油

很多人认为低挡高速肯定费油,低速高挡肯定省油。任何一款车都有经济时速,在这个速度行驶时最省油,低于这个速度或高于这个速度油耗就会上升,低过一定的速度后,油耗会大幅度上升。还有许多初学者直到发动机转数超过规定很多后才加挡,这会造成燃油浪费。

误区三:低挡行驶省油

低挡行驶会消耗更多能量,所以在驾驶手动变速器的车时,在车速稳定下来以后应及时换成高挡。同时保持一定速度的匀速行驶最为经济。如果猛踩油门使发动机以不必要的高速运转无疑也会加大油耗。

误区四:改装节油产品省

节油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标准可以评价产品的节油效果,许多厂商发动机自身就有节油装置,改装后节油效果反而会不好,因此在使用这类产品时要注意产品说明,掌握用法和用量,一些添加剂使用多了也会对汽车有害。(晨风)

油价飞涨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油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瓶颈”之说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乏根据。因此,节油成了汽车厂家和用户共同关注的话题。日前,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的东风雪铁龙汽车训练营在上海正式开营。东风雪铁龙聘请专业培训师夏苏先生详解私车用户如何安全驾驶及相关节油技巧,并揭示了四大省油误区。 误区一:空挡滑行省油许多车主在下坡或者减速时,习惯挂空挡滑行,以为让汽车空挡滑行会更省油。这不仅被交通法规明令禁止,对于电喷发动机的轿车来说也并不省油。大多数电喷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具有减速减油或断油功能,所以电喷车高速带挡滑行时才会更省油,放空挡反而更加费油。 误区二:低速高挡省油很多人认为低挡高速肯定费油,低速高挡肯定省油。任何一款车都有经济时速,在这个速度行驶时最省油,低于这个速度或高于这个速度油耗就会上升,低过一定的速度后,油耗会大幅度上升。还有许多初学者直到发动机转数超过规定很多后才加挡,这会造成燃油浪费。 误区三:低挡行驶省油低挡行驶会消耗更多能量,所以在驾驶手动变速器的车时,在车速稳定下来以后应及时换成高挡。同时保持一定速度的匀速行驶最为经济。如果猛踩油门使发动机以不必要的高速运转无疑也会加大油耗。 误区四:改装节油产品省节油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标准可以评价产品的节油效果,许多厂商发动机自身就有节油装置,改装后节油效果反而会不好,因此在使用这类产品时要注意产品说明,掌握用法和用量,一些添加剂使用多了也会对汽车有害。

10种方法防降低开车成本 控制油耗最重要

1.避免驾车闲逛。你可以这样来考虑:当你驾驶汽车无目的的闲逛时,每加仑汽油行驶的距离为零。早上发动汽车以后要尽快上路,而不是让它在原地预热,因为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要比在呆在原地热得更快。

2.平稳驾车。保持汽车的平稳运行可以使燃油得到充分利用,而频繁改变车速会导致燃油的浪费,要尽量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据研究,使燃油能最充分燃烧的速度是每小时

25到60英里(1英里合1609米),平稳驾驶不仅可以节省汽油,还能延长发动机、传感器和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3.减少空气阻力。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有50%的能量用在克服空气阻力上,因此不要在车顶上放置任何可以增加阻力的东西,如果有空调,就最好不要开窗子,因为开着的窗户同样会给汽车带来额外的阻力。

4.减少熄火次数。冷的发动机运转效率最低,不仅会耗费更多汽油,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因此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冷启动。

5.用普通汽油。不要错误地认为燃油越高级发动机运行得越好,大多数汽车在设计上都适用普通汽油,除非特别指定使用某种汽油,一般情况下使用普通汽油就足够了。

6.适时更换机油。大多数机油销售商都会推荐每3000英里就更换一次机油,而事实上一般汽车每行驶7500英里更换一次就足够了,可以根据汽车说明书上推荐的时间来进行更换。

7.注意汽车的保养。处在不正常状态的发动机可以降低10%-20%的燃烧效率,阻塞的空气过滤器也会让你多消耗10%的汽油,因此,一旦发现汽车有异常的声音、气味或者震动,应立即进行检查和维护。

8.不要墨守成规。当对汽车进行定期保养时,选择合适的维修点,厂家指定的维修点往往要价要高一些,而其他一些能提供同样服务的维修点却能便宜不少,因此要视汽车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服务商。

9.注意检查轮胎。充气不足的轮胎可以更多地消耗燃油,还会缩短自身的使用寿命,因此,最好每月检查一次轮胎压力。

10.恰当购买保险。选择价格最优惠的保险公司,最好是每年或每两年重新考察一次保险市场行情,以便及时调整购保策略。

苏联最强大的时候有2000多万党员,为什么还会解体

感谢,这个问题,不是想的这么简单。

无节制的开矿产,谁能明白地球的能源,地球的能源也是有限的。过分的开,地球也会失去平衡。

不知何时人类能觉醒,谁又能力挽狂澜。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地震都有着无比的恐惧,不只是因为它破坏力太强,还有因为它突如其来,全球 历史 上仅有一次地震被预报,而其它所有地震,不是在工作中袭来,就是睡梦中惊醒,而且留给人逃生的时间极短!

据说美国因为开页岩油引发的地震次数,是以前的数十倍,而且美国页岩油开还仅仅只持续几十年,这中东石油开了一个世纪,这要是发生了大地震,还不让中东大陆沉入海底?

美国页岩油开引发的地震

页岩油是一种比较难开的油藏,简单的理解它和普通油田不一样,页岩油的油脂隐藏于页岩中,它只是一种油状物,但经过处理后可以转换为可以应用在石油同样的场合!尽管页岩油开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商业化技术应用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推广!

Seven Generations能源公司在亚省Montney地区的页岩油开基地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太高,一直到2000年前后才开始有点起色!到了2006年至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暴涨,页岩油的开成本不再是制约发展的障碍,因此美国在页岩油开的投资上开始爆发性增长!从此美国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给,而且还成了国际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创 历史 纪录

这一切都高兴得太早,从美国页岩油开以来,随着产量增加,地震也随着急剧增加!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2016年3月26日公布的美国地震威胁测绘图中,“人为诱发”地震加入了其中,而在2015年中,在页岩油开的加利福尼亚地区,总共有超过900次3级以上的地震!

为什么页岩油开会引发地震,未来会有更大的地震发生吗?

大家很好奇的是好好的石油开,为啥就引发地震了呢?这是因为所谓的页岩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油田”,都是一些含油的石头,早期的页岩油开都露天,但现在隐藏在深深岩层以下,怎么开才?用强大的水力压裂技术,再用加热或者其他技术手段让油页岩中的有机物质转换成石油,然后将油水混合物抽取上来,这就是页岩油的开过程!

但这个过程需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它不能直接排入自然界,需要将这些废水处理后才能排放,一般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大约是50美分一桶,而2016年时这些废水的产生量为900万桶/天,每天处理成本高达4500万美元,因此页岩油的开商更愿意将废水注入地下!

地震的隐患就是这样来的,因为在页岩油开周围都可能存在大大小小的断层,大量注水后会水会渗透到这些区域,本来这些断层就处在临界状态,这水一注入就成了断层之间的润滑剂,更容易错动,因此频发的小型地震就是这么来的!

页岩油开会引发大地震吗?

其实这就看运气了,如不小心注入了一个大断层,引发了大范围的断裂带错动,那就是一次大地震,不过美国地质调查局肯定会公布各断裂带分布,页岩油开商也会避开这些区域,但谁又能保证哪个利欲熏心的商人干出这种“大事”来呢?

所以页岩油开引发大地震也是有可能的!

中东的石油开会引发地震吗?

美国的页岩油开不过区区十几年而已,中东的油田可是开了接近上百每年了,而且听说现代石油开都注水,油田越大注水也越多,这中东除了早期油田开以外,后期都注水,这半个世纪的注水,中东地下断裂带到处都充满了水,一旦错动,难道会真的会发生当年亚特兰蒂斯一夜之间沉入海底的悲剧?

油田开为什么要注水?

其实在石油开中,注水是很常见的操作手法,这个方式主要是维持地层压力,否则油田产量很快将会下降,这种注水为维持地层压力的方法叫做弹性水驱,当然除了注水维持压力外,还有空气驱,溶解气驱,混相驱,聚合物驱等,不过弹性水驱成本是最低的,所以普通油田开同样需要大量注水!

这水的来源到也无需太担心,因为油田开出来的石油中,有部分是水,后期甚至大部分都是水,回注就可以了!比如沙特的加瓦尔油田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到现在为止每天仍然产油500万桶,自上世纪50年代起,总共开了将近700亿桶,按50%注水算,也注入了350亿桶,也就是相当于注入了将近50亿吨水!

回注了这么多的水,未来也会引发超级地震吗?

还真不必担心,因为普通油田的注水和页岩油的注水并不一样,普通油田的注水有些类似于回填,这些油田的地下都是多孔结构,石油出,水就占据了这些位置,从理论上来看原来的油田的量还是差了不大,这些水也并不会跑到其它地方去,

不过现代很多油田也会用压裂技术,这和页岩油田的压裂技术非常类似,有时也通用,只是油方式上还是有区别,很多中低渗透压的油田经常用!

大庆油田大型压裂现场

但这种方式和页岩油田的废水大规模注入又有区别,因此一般的油田开会注水并没有页岩油田注水风险那么大,简单了说,中东油田的大规模开不太会引起地震,或者即使地震大多数时候都不太可能是石油开引起!

石油位于岩层下部,抽取以后不会产生地震;甚至由于石油的开,相关地区的地震会减轻。

中东不会沉下去的,因为人们在抽取石油的同时,向地入了同样多的水。没有水压,石油也不会抽上来。

石油开会往地水。工程上在开石油的时候,往往会往地水,这一方面是因为需要通过注水的方式把地下的石油“赶”到吸石油的油泵附近、让油井更加容易打出石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地层的安全,如果把地下空间吸成空洞,那么很容导致底层结构的改变,造成地面塌陷,甚至于地震,威胁地面的安全。

世界石油储量为3000亿吨,石油密度为0.85-1.09。可以计算出,世界石油储量大约是3000亿立方米,比北美洲的休伦湖的蓄水量要小一些(3500亿立方米,蓄水量世界排名第五)。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过量开石油会导致大规模地陷的灾害。

中东沉没现在不可能,还是小心日本吧。日本突然滑进太平洋,那可是超大灾难。会让人类见识什么才叫:洋涛巨浪埋陆山。最少四亿人没命了。

地球太古初期浮游生物;

形成年代不低三亿之多;

储存地下比较厚石土层;

煤炭危险抽油影没事。

在可预见的将来,应该不会发生。当然这只是一般常识性的理解,专业的解释还得靠专业人士。

但我总觉得无节制地开、挖掘地球总不是件好事。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地球索取的比之前人类几千年还多成千上万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地球自然生成的速度已远远赶不上人类贪婪地攫取,从而不能达到动态平衡。

长此以往,一旦地球被人类折腾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之时,可能就会疯狂报复,使人类不适合居住甚至难以生存,这就是人类自己造的孽,遗害子孙。

就其根本,这一切都是人类的贪欲造成的。交通越快越好、房子越大越爽、冬暖夏凉使人舒服、华丽服饰满足虚荣心等等等等。

其实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无非就是空气、阳光、水和食物,其他应该都是奢侈品。前三种是大自然的赐予,食物通过自然条件人类也可循环获得,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从而与之和谐相处。

享受奢侈生活应该有度,凡是向地球索取的要用 科技 手段加以循环利用,尽量减缓开速度。至于能源,其终极手段还是水电、太阳和风,这是大自然早就安排好的,就看人类自己如何高效利用,暗示我们不要老打地下的主意。

有人说,如果不善待地球并与之和谐相处,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人类确实该警醒了、悠着点。

不会的。因为现在是用注水法开油田,把油抽出时,水同时也填满地下的空隙,并不破坏地底的关系

问下08年的金融危机

美国用虚拟的“星球大战”逼着苏联走上了先军政治路线。

苏联军费不堪重负的时候,美国联合盟友打压国际油价,造成苏联经济步履维艰。

戈尔巴乔夫访华,学习中国的改革经验。但是这个俄国人天生带有毛子式的傲慢,他宣布“中国十年走过路,苏联只需100天就能完成”。

激进的改革措施下,苏联经济迅速崩溃,于是一场发生了,夺权者利用肢解了苏联。

有人说,苏联解体是民意,这是扯淡,因为苏联搞过全民公决,76.4%的人支持保留苏联。

鼎盛时期的苏联一度压倒了美国,美国靠什么整垮了苏联呢?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成都现农民工“返乡潮”

农民工:不晓得啥是“金融危机”,只知企业先降薪后裁人。劳务市场:近期农民工求职者同比上涨30%

成都现抑郁症患者,工作丢女友吹都怪金融危机

失恋了,金融危机害的;股票被套牢了,金融危机引起的;公司倒闭了,金融危机触发的……

--看全国各地的变化:

网站六间房裁员三分之二,六间房整体员工规模将从200人减至60人,其中200人为六间房全国范围的总人数。

全国工资性收入大幅回落,国内出现降薪潮有7成公司不打算招新员工了,8成人暂时不打算跳槽了,09届毕业生有590万,加上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总共有600万在挣扎。

据悉,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稍前的消息是万科、中原降薪裁员,东航、南航降薪裁员,波导、夏新被迫削减人力成本,中石油大幅裁员……降薪裁员已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业。而最无招架能力的是外出打工的中西部民工,四川、安徽、河南等省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返乡潮。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保持不变。

香港金管局降息0.5个百分点:香港金融管理局周四将基本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1.5%。

中国一月内两度降息并取消利息税: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看国际变化:

2008年10月20日,韩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

2008年10月20日,荷兰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

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岛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

2008年10月4日,布什签署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

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天表示,将尽快开始实施这项方案。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从花旗手中抢购美联

美国富国银行3日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

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大裁员,IT企业转战新兴市场.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一个多月来“裁员”运动很猛很暴烈。从9月中旬起,仅美国IT公司总计宣布裁去19683个工作职位,而且还不包括惠普与IT外包服务提供商EDS合并后即将裁剪的24.6万人。但是在所有的裁员中,5家大公司占了90%的比例。

越南金融危机,重蹈11年前覆辙: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新华网纽约10月24日电,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恐慌抵消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消息的影响,国际油价24日开盘后大幅下挫超过7%。

10月17日,已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加州百货连锁集团Mervyn's宣布将在年底前关闭所有剩余的149家商店,其店铺开始清仓销售商品。

2008金融危机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正是美国家庭的巨大负债,消化了中国不断膨胀的产能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心理冲击。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制造悲观气氛,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会缩水、海外投资者也可能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回母国自救,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施以向下压力。但更主要的,中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以前正是由于美国人借钱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使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繁荣,现在美国金融一倒,必然终结美国人借钱消费模式,中国制造随之受影响。

二、中国的解困之道又指向老生常谈——扩大内需

我们无须重复令全世界都羡慕的老生常谈——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大算盘不难打:只要国内需求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来为外需服务的庞大制造业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转向对内,中国经济就不但可能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也许对全球经济“过冬”也不无小补。

三、真正困难的问题只有一个:究竟怎样才能把中国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

所谓内需不足主要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财富,居民收入的比例实在太低,如此中国消费率怎能不走低。其次是改革,提高经济效率,把财政收支、金融资本政策控制、价格体系控制中相当多低效的地方改进,比如减免进口税费、开放民间金融服务、改革征地制度,开放粮食出口、以矿权公开招标……,如此必能促进经济增长……(据腾讯财经)

2008金融危机专家观点摘要

李稻葵: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陶冬:中国未大面积受次贷危机影响

陶冬表示,中国从基础面来讲,是唯一一个真正大面积未受到次贷风暴影响的国家。虽然资本项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国一次,但金融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的……

申银万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有限

虽然由于各国央行出手干预,美国的次级债风波一度有所缓和。但近日随着某些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形势似乎变得再度严峻起来,海外证券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剧烈的调整……

花旗经济学家: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

如果美国进入萧条的话,通过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可能在下半年减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续1到2次减息,最终在2008年年底达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大

对于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巴曙松认为影响不大。他认为,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其直接的联系管道就是可能对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价格争议……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

罗杰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机触底反弹

罗杰斯说,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说:“伯南克(美联储)和他的伙计们开始来援救了,这可能会把问题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能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就会继续。”

伯南克提议转移金融公司不良资产

伯南克提议,将美国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转移到一个新的机构中去。 这项是保尔森纳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们未能恢复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信心。

保尔森:对美国金融市场弹性持有信心

保尔森称,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具有活力的美国经济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国经济和美国家庭的关键。我们对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弹性应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经济会复苏

卡恩表示,尽管日前爆发的美国金融风暴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IMF预计全球经济会在2009年逐步复苏。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约4%,这将体现为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放缓,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势减缓。

索罗斯:英国是下一个

索罗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访时,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发表意见。他说:“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比尔·盖茨:金融危机可能要延续两到三年

微软创始人兼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会长比尔·盖茨周三表示,美国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从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

盖茨称,90年代和近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经济增长情况一直很好,现在美国经济遭受了一点挫折,这可能延续两到三年的时间。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举措一览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国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

欧盟 共同降息50基点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 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

英国 英国宣布新救市方案 将动用五千亿英镑

日本 日本首相下令研拟追加经济对策规模庞大日本央行一日内3次注资货币市场

俄罗斯 俄罗斯向银行大规模注资9500亿卢布俄罗斯对股市设立新的涨跌幅限制

澳大利亚 澳央行降息100个基点 幅度为16年之最

西班 牙西班牙设立300亿欧元基金支持银行

荷兰 荷兰将本国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提至10万欧元

德国 德国出台诸多应急措施

2008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

元凶一:过度消费的投资者

正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

元凶二:腰包鼓鼓的金融从业者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

元凶三:睁眼闭眼的监管者

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元凶四:百依百顺的亚洲国家

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

2008金融危机进展

2008-10:全球六大央行联手降息

2008-10:英五千亿英镑救市

2008-10:美国救市法案正式生效

2008-09: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

2008-09:美五大投行均成历史

2008-09:AIG国有化

2008-09:美国银行收购美林

2008-09:雷曼兄弟破产

2008-09:两房危机美出手

2008-03:贝尔斯登猝死

2008-03:美联储2000亿美元救市

2008-01:全球金融机构相继爆巨亏

2007-08: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2007-08:贝尔斯登总裁辞职

2007-07: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2007-03: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

2007-02:抵押风险浮出水面

世界就能安宁?看看当初的苏联吧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二战结束后的世界两大强国之一。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霸战争。在长期的争霸中,美苏互有胜负,在70年代苏联甚至一度压倒了美国,迫使美国不得不取战略守势。不过就是这个曾让美国吃瘪,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世界超级帝国,却最终在和美国的争霸中轰然倒塌。那么美国靠什么整垮了苏联?其实直白的说,就是美国用强大的经济和国力拖垮了苏联。

作为世界第二强国,苏联实力强大是事实。不过苏联之所以和美国的争霸主要靠的是军事力量。而两国争霸的实质其实是一场国力的角逐,而争霸的基础是经济和国力。而在经济方面,苏联一直处于劣势,苏联的经济规模大部分时间里只有苏联的三分之一,即使巅峰时期也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一点。如果考虑到美国的盟友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强国,双方的经济实力差的更大。苏联以一国之力对抗那么一群工业强国,其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和美国争霸,苏联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国民经济也向军事主导的重工业领域发展。苏联解体前,军工生产竟然占到了国民经济的70%,苏联人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其穷兵黩武到了快要吃不上饭的程度。苏联最大的外收入来自于石油,石油可以说是苏联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苏联财政的宽裕程度。70年代,世界出现了石油经济危机,石油价格暴涨。作为石油出口国,苏联的财政收入和外汇激增,石油产量也大幅度提升,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大国。靠着石油,苏联人日子宽裕了,底气也更足了,所以才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到处兴风作浪,一度在态势上压倒了美国。

而美国也没有坐以待毙,美国人联合各大产油国和工业国操纵国际原油市场,打压油价,导致石油价格暴跌,严重依赖石油的苏联经济一落千丈,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迅速减少,国家外汇日益枯竭,无法再支撑苏联的争霸。但苏联由于铺的摊子太大,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只能节衣缩食咬着牙硬顶。为了拖垮苏联,美国推出了星球大战,掀起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让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苏联不堪重负,但又完全停不下。同时,美国全面改善了和中国的关系,和中国联合对付苏联,让印度等一大票亲苏国家开始转向,严重打击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势力,特别是阿富汗战争掏空了苏联的国库,让苏联债台高筑,经济濒临破产。此外,美国还通过货币战争、策动内部分离势力等方式打击苏联,最终苏联在内忧外患中彻底瓦解,红色帝国轰然倒塌。

有强大的俄罗斯制衡美国,世界就能安宁,看看当初的苏联吧。

俄罗斯也和美国一样强大过,那就是上个世纪的苏联,苏联虽然在各种软实力上不如美国,但在重化工工业、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力方面都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而且借助70年代的油价大涨,苏联的GDP追上了美国的70%,可以说是妥妥的强国、大国了。

但谁都知道,上世纪70、80年代是地球人最危险的时代,美苏两个大国的核武器能够毁灭地球几十次,最高峰时刻苏联拥有27000枚核弹头,美国则拥有16000枚核弹头,两国的核发射载具都有上千套,从天空中的轰炸机,到大海里的战略核潜艇、地面上的发射井,几乎无处不在,苏联甚至还搞出了装载到火车上的洲际导弹,利用自己庞大的国土面积、复杂的铁

路网提高核打击部队的生存力。值得一提的是,核打击力量是非常烧钱的,为了维持这种变态的力量,美苏都投入了无限,比如美国在冷战期间用于生产和维护核弹头、核载具的资金高达3.2万亿,这笔钱在那时绝对是天文数字。

巨大的军费支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也限制了美苏两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苏联,冷战最紧张的那几年,苏联军费支出占其GDP的15~23%,整个苏联社会都不堪重负,为其解体埋下伏笔。

那时候美苏冷战谁都不服谁,两个超级大国带领着自己的小弟在各个领域竞争对抗,搞得全世界不得安宁,足以说明两极对立并不利于全球稳定、繁荣。至少,不能指望俄罗斯这个扩张欲强、沙文主义严重的国家去制衡美国。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自认为天下无敌,所以开始带头削减军事投入,比如2021年在我国南海撞坏的海狼级攻击性核潜艇,原本要建造29艘的规模,结果由于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手只生产了3艘就被叫停了。

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上,军费开支逐渐减少,在美国带领下迎来了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虽然之后的小布什又开始穷兵黩武,但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在难得的和平氛围中实现了繁荣。

当然,并不是说美国一家独大好,在一超多强的全球格局中,美国的霸道无礼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自己的全球利益经常制造局部战争,导致北非、中东、阿富汗陷入战乱,恐怖主义滋生蔓延,最终制造了上千万无家可归的难民。

但相比两个大国激烈竞争的年代,一超多强算好的了,至少我国不再有来自北方的威胁,可以专心发展经济。

俄罗斯可以用积贫积弱来形容,曾说:俄罗斯除了生产武器什么都做不了。因此,这个国家的民生经济搞得一塌糊涂,过分依赖能源经济、外部政治环境糟糕等都是导致俄罗斯积贫积弱的原因,它想回到苏联那个强大的时代基本不可能了。

最理想的世界格局是多极的、均衡的,世界也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美国的一部分学者也认可这种观点,在远东地区将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势力圈,中东地区有可能出现土耳其的突厥势力圈,俄罗斯也将保持在中亚和东欧的影响力,此外欧盟也会越来越独立自主,美国想随意支配全球也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