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和俄罗斯石油价格差多少_墨西哥和俄罗斯石油价格
1.欧佩克对石油工业的有什么影响?
2.埃克森美孚的尴尬:曾经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今年亏了24亿美元
3.萤石和重晶石
4.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自1900年灯油时代的结束,现代石油工业逐步发展。而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与变化,世界油气中心也几经转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油气中心主要在美国的墨西哥湾。二战结束后逐步转到中东的波斯湾。经过13年和19年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的打击,波斯湾作为世界油气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非波斯湾地区油气份额上升的挑战。虽然在待开石油和储比方面,波斯湾仍然占有巨大的优势,但是90年代以来,环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巨大的对外开放和各国不断寻的多元化,使波斯湾地区在出口、价格和运输成本等方面受到挑战,结果必然促使未来国际油气大格局以及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油气市场结构、投资结构和各大石油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
冷战结束以后,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中亚和高加索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环里海地区成为世界新的油气供应源。据国外专家估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大体在250亿桶以上,相当于科威特加上阿拉斯加北坡和北海的储量。1991年以来,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油田逐步对外开放,引来了大量的国际投资者。近几年来,几十亿美元已经流入环里海地区。国际人士预测,环里海地区将成为21世纪的波斯湾。同时,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和几内亚沿海地区的油气也将趋于活跃。这些都将意味着中东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新兴油气地位的上升。但是,对于世界来说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石油中东地区”的出现,即今后环里海地区将在油气市场开发、出口和地缘政治上与波斯湾连成一体。
不仅如此,人们还看到,目前俄罗斯的油气由于改善管理、产业重组和引进外资等因素,1989年以来石油产量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已经逐步减缓,进入新世纪则开始回升,2005年其石油产量达到4.7亿吨。随着今后俄罗斯法律环境的改善,外资投入的增加,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东西伯利亚和它的远东地区以及大陆架的油气都将陆续投入开发。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大体稳定在5亿吨上下,天然气的产量也势必逐步回升。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将成为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市场的主要能源。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中亚和俄罗斯已成为目前国际油气投资者的重点和国际油气竞争的焦点。中东地区和俄罗斯油气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今后全球油气贸易、投资和价格都将受到这些变化的冲击。
其他地区市场也在变化。据有关研究估计,西欧北海油田的产量于1998年达到顶峰,为每天600万桶,此后逐步下降。而那时欧洲的需求大体在每天1400万桶,其对外依存度势必增长。现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中东正在角逐西欧天然气市场,阿尔及利亚会在南欧(意大利、西班牙及法国)市场占有优势,而俄罗斯在西欧、北欧和中欧可能占较大的优势。
与以上广大的油气供应地带相比,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具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首先,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油气储量和产量不占优势,海上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将面临深海作业和领土争端两大难题。同时,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性合作还有待推进。目前虽然有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仍保持出口记录,但从整体看,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外部。其次,拉美对油气的需求也非常强劲。各国都将不断开放市场,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投资的一个热点。墨西哥的市场将逐步开放,其南北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在今后的10~15年内将逐步缓和。
由于上述世界油气供应中心的转移与变化,国际油气市场的主动权也在发生转移。在墨西哥湾时代,美国在世界油气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市场的主动权在美国。在标准石油托拉斯时期,生产者主权非常突出,因此生产者和美国这个国家对世界油气的出口和价格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1960年后,这种个别国家所掌握的市场主动权转移到了石油卡特尔——OPEC手中,此后国集团掌握着市场主动权。虽然1986年后这种市场结构有所削弱,但是它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势力仍然存在。在目前OPEC与非OPEC基本并存的时代,国际油气市场多元化了,生产者主动权也开始多元化,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大国也对世界的油气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必须同时反映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共同要求,产油国与消费国必须通过相互对话来维护国际油气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OPEC与国际能源机构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正是这一方面的积极反映。同时这两大机构还强烈呼吁这种对话需要扩大到非OPEC成员国和非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如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这些非两大组织的成员国家的介入对于全球油气市场的稳定和油气安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也是无法替代的。更为重要的是,非成员国的加入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以“石油中东”为核心的国际油气新格局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欧佩克对石油工业的有什么影响?
自从苏联时期,苏联工业体系就不完善,轻工业几乎没有。而且由于气候限制,俄罗斯农业也不发达。这导致俄罗斯可供出口的商品种类不多。现在只能卖能源,而且这样也会受国际环境影响。而韩国就不同了,中国每年有无数的大妈给韩国送钱。
埃克森美孚的尴尬:曾经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今年亏了24亿美元
工业经济学与其成本有部分关系,其中大部分体现在能源(如汽油或燃料油)价格方面,这些石油产品的价格受石油价格、税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又受石油生产者的决策影响资料来源:《欧佩克能源报告》,2007;《MEED》,2008。,尤其是他们所愿意出售的石油的价格和他们所要并能够提供的石油数量来决定。所以,如果出现石油供应短缺,油价就可能上涨,而这与石油工业中所有环节都有关系,如较高的运输费用。而较高的成本会导致经济增长变缓,经济增长放缓则会影响到工业发展。从历史来看,绝大多数非欧佩克成员相对都有优势——它们不受什么产量定额的限制,不论是否需要,它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产石油。结果导致近年来非欧佩克成员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但石油价格依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市场也不如它们应该表现的那样稳定。然而,油价在1998年突然下跌,1999年初欧佩克表示,只有通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市场稳定。限制产量就是一种欧佩克稳定石油市场的措施。一些非欧佩克成员也实施了减产措施,这样有助于石油价格止跌回升。这些国家包括墨西哥、挪威、阿曼、俄罗斯。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占到了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0%。
“当欧佩克希望提高石油价格时,很容易,它减产就是了!”
由于石油供给短缺,汽油价格就会上涨,但未来减产的可能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石油产量下降时,天然气公司就开始紧张了。它们害怕石油减少会引起天然气价格上涨。2001年4月,欧佩克决定把自己的石油总产量每天减少100万桶。与此同时,美国的消费者突然感到天然气涨价了。2001年5月14日的天然气价格每加仑平均涨了1.71美元。2005年6月,欧佩克增产,当增至每天2800万桶时,每天的增长量就达50万桶,此时增产已经开始改变石油价格。2005年9月,欧佩克的剩余产量预计可达每天200万桶。然而,2006年11月,欧佩克再次减产,每天减产170万桶,以求使石油价格免于跌破每桶50美元的心理极限值。除欧佩克之外,还有一些国家为世界提供石油,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赤道几内亚、俄罗斯和中国。2008年2月,美国每天从加拿大进口石油达190万桶(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资料)。欧佩克追踪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然后评价自己的生产,以期维持自己所希望的每桶石油的价格。许多方面能够影响天然气的出厂(泵站)价格,但是燃料价格仅仅是全球经济庞大格局中的一部分而已。天然气价格也会对经济体系中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价格上涨的即时影响——在你为自己的爱车加油时,你会随着记数表上飞快的数字滚动而心疼得直哆嗦。还有一些间接的影响:你可能会因昂贵的汽油费而放弃自驾车长途旅行;在决定买车时,你可能不会选择耗油大王运动型豪华轿车(SUV)之类的车型,而会选择更为经济的车型。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看看吧。汽油价格的飞涨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通货膨胀。一旦价格上涨,势必对经济体系造成冲击。昂贵的汽油价格意味着运输费用的上涨、长途驾驶费用的上涨、乘飞机出行费用的上涨。所有这些成本意味着如果汽油处于高价位的话,那么,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产品都将会涨价。然而,经济学家并不认为汽油价格是通货膨胀的标志,油价和食品价格一样,都是波动性较大的,也就是说,它们都会受到天气、工人罢工和战争的影响。价格的上涨与下跌都取决于全球。在观察通货膨胀时,经济学家会把目光放在关键性消费价格指数上,它是某些商品价格的测量指标,如DVD播放机、旅馆房间或大学笔记本,这些商品在短期内的价格都会相当稳定。
谁该为高油价负责?从2007年到2008年,石油价格上涨了79%,触发了人们对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恐慌。然而,欧佩克该为高油价负责还是高油价是由投机倒把商人们造成的2008年2月2日,一位美国纽约商业的交易人迅速买下了1000桶原油。几个月后,他将这批原油出售——损失了600美元。这位投机商不仅只是掏了腰包,而且使自己被载入史册——成为一个把石油价格追至每桶100美元大关的人。今天,海湾的石油生产国能够期望每天获得十亿美元的额外石油,而西方的石油消费者却出现了一些抱怨石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45美元的人。欧佩克认为剧增的需求与受到限制的供应导致了油价的持续上扬。在美国和欧洲,政治家正在呼吁加强对石油市场上泛滥的投机商的监管——正是这些人使商品的真实价格被扭曲了。在美国国会上,被激怒的民主党人要求设立法律强制性迫使商人们为已丧失活力的市场供应石油。在欧洲,领导者们已经提出了一项全球性禁令,禁止投机商们的石油交易,他们抱怨最近的石油价格是由式投机行为所造成的。英国牛津商业集团(Oxford Business Group,OBG)是设在伦敦的研究与咨询机构,它认为在石油交易中大量的投机性投资可能会对石油价格产生“明显的冲击”。据报道,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衰退,投资人对商品价格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传统资产(如质量或合同)的关注。这种波动就是2008年消费者所面对的史无前例的痛苦的原因。最近交易得手的石油合同,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创下了成交3871项合同的业绩,相当于5.62亿美元。在同一天,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接近每桶144.49美元,自从当天开市以来,原油价格上涨了32.3%。2008年7月11日,石油价格飙升至创纪录的每桶147.27美元,比2007年的油价上涨了87%。在2007年,近60%~70%的交易是以投机倒把的行为进行的,这意味着交易的并不是石油的消费或石油。这可真是个大数目。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这个数量可能会更大,因为你可以购买或出售比自己消费量更多的石油。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资金一般在价格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石油价格继续上涨,要真正解释需求量的增加就更加困难了——需求量目前的增加相对平缓了。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经济师Ed Morse预测,在2008年的第三季度石油价格将在130美元/桶价位处徘徊。然而,该公司相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率将达1.2%。根据BP公司的统计年鉴资料,2008年的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率为1.1%。雷曼兄弟公司预计,石油和需求量与国际能源组织的预计相似,它代表着全球27个主要石油消费国的情况。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国际能源组织预计石油产品的需求量到2009年中期将增加1.2%。投资商的辩护人却声称石油价格投机行为与石油真实价格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他们指出,来源于新兴经济体增长的需求量,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他们不同意欧佩克的观点——2007年全球的石油增长率为44%,因而应该继续增加石油产量。?
“2002—2008年间:从20美元到145美元,再到100美元。”
人们提出了许多解释原油增长的论据,实际上,这些论据都似乎是用来评价目前所看到的石油价位的。常用的机理已不再适用,因为市场正在按其他规律运行。在短期内,储备水平与价格差异,从价格曲线的一端到另一端,保持着令人信服的态势。在考虑价格曲线的发展趋势时,石油需求量的加速增长已经促使人们去开发那些对技术要求更高或者地缘政治条件更加危险的地域的油气田。此外,石油供应服务量的增加也极大地推升了石油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边际成本有规律地增加,目前已达65美元/桶。这就剩下了“无法解释”的20美元/桶,而且其基本原理不能被理解。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有人调查了所有微不足道的原因,人们常常含糊不清地将其归因于“投机倒把行为”投机倒把(一种商业术语)是对亏损风险的臆断,即一种不能按照正常交易获取收益的行为。除非在某种特殊的安全财务状况(不含风险)时才可能拥有某种把握。严格地讲,这种财政状况代表着一项“投资”。商业上的投机倒把行为包括购买、囤积,以及储备物资、保证金、商品、通货(货币)、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或者任何可以通过购入时价格有巨大反差的有价证券的短期倒手,或者通过红利或利息的方式牟取暴利的方式。投机倒把代表着西方财经市场上四种市场角色的一种,它有别于套购保值,长期或短期投资以及套购等行为。。一些解释更为集中:“它是对损失的美元或者是对美国与伊朗之间持续紧张关系的结构性风险的额外补贴。”虽然这些争议可能有道理,但却难以让那些投机商接受20美元/桶的价位。
“石油重新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自从2001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6%,这比互联网股票崩盘前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得还高。”
那些曾经用于解释和预测整个20世纪90年代油价变化的机理不灵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据经济学理论而产生的这一学说指的是价格受需求循环的影响,价格围绕着生产的边际成本波动,而这种价格与短期内供给相对稳定但长期看来会有所波动的市场发展相关。显然,在石油市场上也不再会出现后一种情况,问题就在于生产水平的下降,但需求量却迅速上升。因此,生产的边际成本仅仅是在同时期市场供应良好时参考而已。这就是2008年冬天所发生的事情,当时的石油价格跌至55美元/桶。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一个受限的市场上,你可能会青睐那种较低的价格,即需求与供给处在一条线上的价格水准。在供应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石油价格的上涨就会促使理性的消费者渐渐地限制自己以往大量使用的油料。这可以对价格和边际成本做出调整。这一过程也是有争议的,要看清需求量是如何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也是非常困难的。对这种明显迟钝的反应有两种解释。第一,每桶石油价格拉升,只能非常迟缓地传递到终端消费者处;第二,生活费用同时上涨也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在最终分析中,石油价格的明显上涨是平衡市场的需要。我们将公路燃料需求作为一个例子来看看这种机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公路运输在总消费中占到了约39%的份额,交通行业的燃料需求急剧增加,而代替石油产品的其他燃料又受到很大限制——这就是石油价格走势分析中关键的因素。
石油“平衡价格”平衡价格是一种适当的需求量或服务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的量化。将这些价格的灵活性进行末端对末端的分析,就可获得与名义上的原油价格相关的需求弹性:在全球水准上约为3.4%[所有的都是在其他各点都相同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均等地增长了100%,会导致现时的零售价格(出泵价格)上涨35%(以美元计),相当于美元的恒量值上涨了20%,进而使消费量下降了3.4%]。设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真实的收入平均弹性指数就已接近100%。2000—2005年(这是最后一个能够获得公路消费指数的年头),全球真实的GDP平均增长量达到了2.75%。供给方面的增加使得每年公路的燃料需求量增加2.6%。一些预测表明,根据消费者去推断,生产出的石油平均增长率为10.22%。这只是理论推测,而实际上,石油价格的增长率为13.25%(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为需求量演变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关于从21世纪初以来石油价格增加的有利解释。
由于对价格的响应相当明显,所以当需求量急剧增长时就会促进生产。显然,由这一计算得出的理论增长值与实际价格增长并不完全一致,两种因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1)与长期评价相对应的判断指数图,而短期内,对于价格波动的判断要比对收入变化的判断进展缓慢(明显的涨价会迅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2)有偏见地使用估算的平均世界值。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年收入依然低于人均5000美元的水准,而那些与GDP相关的消费指数就会大于我们所使用的数值。所以,这些国家就会规范零售价格,因此,价格指数要低于我们的数据。必须用当地的研究结果来为石油价格增长的量值来寻找更加精确的解释。
中期的石油价格会处于平衡增长的轨道上吗?在短期内,石油价格应该缓慢地增加(如果美元停止贬值的话)。然而,2008年,产品原料已经得到补充,但市场依然感到有压力。在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下,零售价格体系将不会改变,唯一能够保持供需平衡的事情就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自2002年以来的油价增长。石油价格的增加量也正是这种经济大格局不如以前那么明显的表现,而在以前的经济格局中,石油的零售价格没有上升。油价继续飙升的事实可能会与以模拟为基础的设相悖;规范最终价格的体系将不能再承受这种急剧的增长,而且全球经济增长极有可能受到冲击。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预言家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做出的过分悲观的推论,他们误解了消费者对合同供应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判断能力。这种方案再次出现了相同的错误,对全球经济、对危机的化解能力的估计出现了错误。这种价格增长格局的主要利害关系就在于它能够与以前的需求量增长格局进行对比。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是可能找到妥协方案的。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多下工夫并逐渐开发一些可替代能源,我们希望油价在可控制范围内增长,除非全球经济受到因其他原因引发的重大经济危机冲击时,油价的增长应该得到及时控制。
石油供应的国有化。影响全球石油供应的其他因素是产油国进行的石油国有化。石油国有化是在国家开始控制石油生产石油供应的国有化是石油生产作业的去私有化过程,这是一种常常与石油的出口限制并举的措施。根据“PFC能源”的咨询文件,在全球预测的油气中,仅有7%分布在那些允许私人跨国公司自由支配的国家内,约65%在国有化公司的掌控之中,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或者在俄罗斯、委内瑞拉这些国家的国有石油公司。在那里,西方石油公司的作业很难开展。PFC的研究表明,政治因素限制了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罗斯等国的油气生产能力。沙特阿拉伯也限制自己的油气生产能力,但由于它自己的限定能力不强,所以与其他国家不同。结果并不能用于评价国家的石油勘探能力。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没有能对它在1981年发现的新油田进行投资。并控制出口权时发生的,对石油的预测可能变化极大,目前政治因素已经介入了石油的供应。一些国家正在实施限制。一些正在委内瑞拉从事油气勘探作业的大型石油公司,由于日益推行的油气国有化,觉得自己已处在一种困难的窘境,这些国家现在已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油气。
萤石和重晶石
撰文?/?马晓蕾
编辑?/?温?莎
设计?/?赵昊然
来源?/?Nytimes,作者:Clifford?Krauss
在它135年的历史中,埃克森美孚经历过被排挤、投资失败和灾难性的埃克森瓦尔迪兹漏油,可即便命途多舛,这家石油巨头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艘埃克森美孚钻探船驶离圭亚那。尽管世界***加大了对抗气候变化的力度,但该公司仍在那里和其他国家开更多的石油
但突然间,埃克森开始严重下滑,长期潜伏的短板因疫情的蔓延和能源世界的技术转变而显现出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非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最赚钱、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然而在今年前9个月却亏损了24亿美元,股价下跌了约35%。8月份,埃克森被踢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由软件公司Salesforce替代。这一变化意味着,大石油公司的接力棒将传给日益壮大的科技行业。
“埃克森是幸存者吗?”爱德华?琼斯(Edward?Jones)的能源分析师Jennifer?Rowland问道。“他们当然是,拥有巨大的全球资产、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技术知识。但真正的问题是,他们还能继续繁荣下去吗?现在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投资者给埃克森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增持埃克森股份的长期股东D.E.Shaw要求该公司削减成本并改善其环保记录。另一个激进主义投资者Engine?No.1也在加州教师退休系统和英格兰教会的支持下推动类似的改革。而在12月9日周三,纽约州主计长托马?帝纳波利(Thomas?P.?DiNapoli)表示,该州226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将出售那些在减排方面行动不够迅速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票。
今年能源需求暴跌,各国***都承诺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当选总统约瑟夫?(Joseph?R.?Biden?Jr)。每家石油公司都在努力。许多公用事业公司、汽车制造商和其他企业都承诺大幅减少或彻底消除温室气体的最大来源——化石燃料,转而主攻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
荷兰壳牌公司(Royal?Dutch?Shell)和英国石油公司(BP)等欧洲企业已经开始摆脱化石燃料的束缚。但是,埃克森和大多数美国石油公司一样,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入在加倍,对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的投资却相对较少。
就在11月份,埃克森重申,它逐步增加化石燃料的生产。目前,该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在横跨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叠纪盆地以及圭亚那、巴西和莫桑比克的近海油田生产石油和天然气。
埃克森在自己的战略上很执着,即使它承认之前走错了一步。埃克森表示,它将减记其天然气资产的价值,其中大部分是在2010年前后买下的,减记金额高达200亿美元。为了削减成本,并维持此前近四十年来每年增加的股息,该公司还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裁员约1.4万名员工,占其总人数的15%。
但如果说这场危机足够威胁到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埃克森的高管一直没有承认。"
“尽管目前存在波动和近期的不确定性,但推动我们业务发展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强劲不变。”从2017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达伦?W?伍兹(Darren?W.?Woods)在最近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
埃克森在石油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公司,僵化的企业文化导致其错失了可行的关键性变革。自从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在19世纪末以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后来被因垄断拆解)的名义创立该公司以来,就一直如此。
埃克森美孚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炼油厂。在可预见的未来,化石燃料生产和加工仍将是该公司的支柱
由于洛克菲勒是会计师出身,数字计算深深的刻在了埃克森的DNA里。埃克森高层主要由工程师构成,几乎都是从基层一路晋升到高管职位。整个高层团队都表现出一种决心,就是他们有能力克服每一个可以预见的屏障,比如OPEC石油禁运、战争和制裁。作为经常要在危险或荒凉的地方开展业务的公司,这种信心也许是必要的。
现任CEO伍兹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埃克森28年的老员工,他在说话时与他那些更知名的前任们一样冷静自信。但他是埃克森历任CEO中比较低调的一位,不像李?R?雷蒙德(Lee?R.?Raymond),他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抨击担心气候变化、石油枯竭是杞人忧天;更不像雷克斯?W?蒂勒森(Rex?W.?Tillerson)是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任卿。
虽然这两位都是该行业的主导人物,但他们给伍兹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被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所掩盖。
雷蒙德公开质疑气候变化损害了公司的声誉,蒂勒森则迟迟没有利用页岩钻井的优势,而页岩钻井的确提升了美国的石油工业。他与俄罗斯和伊拉克交易让公司损失惨重。2009年,他以300多亿美元的价格收购XTO公司,以获得压裂技术和珍贵的天然气田,而当时天然气价格正处于高峰。随着此后几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该公司亏损,并在今年11月份撤销了大部分投资。
“达伦?伍兹(Darren?Woods)继承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近年来下了巨大的赌注,却并不成功。”华尔街退休分析师法德尔?盖特(Fadel?Gheit)说,他在1999年美孚与埃克森合并之前是美孚公司的研发工程师。
“埃克森美孚就像一艘大游轮。”他补充道,“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航向。他们可以经受住风暴的考验,但不会走得太远。他们最终不得不转型保持与时俱进。”
雷蒙德拒绝发表评论,蒂勒森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埃克森主要通过伍兹和公司此前的公开声明来回应问题。
公司发言人凯西?诺顿(Casey?Norton)表示,收购XTO除了带来潜在外,还带来了人员和技术,帮助公司在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田取得成功。
在工作的头几年,伍兹遵循蒂勒森制定的广泛战略,通过借贷和大量投资以扩大生产。疫情迫使伍兹改变方向。该公司现在到2025年,在勘探和生产上的支出比原减少三分之一。
然而,埃克森所做的改变虽然绝对值很大,但与欧洲石油公司相比,却只能算得上是“打打补丁”。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未来十年将把低排放业务的投资增加10倍,达到每年50亿美元,同时将油气产量缩减40%。荷兰壳牌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of?France)和其他欧洲公司也在以不同的速度取类似的行动。
在美国,唯一接近“欧式”目标的大型石油公司是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Petroleum)。该公司最近承诺,到2040年其业务活动的碳排放量将达到净零,到2050年其燃料的使用量将达到净零。它正在得克萨斯州建造一座工厂,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将原油推出地面,同时将温室气体永久留在地下。
“我们已经从页岩时代进入了能源转型时代,所以各家公司的战略分歧较大,是现代以来最大的。”能源历史学家、《新版图:能源、气候与大国冲突》(The?New?Map:?Energy,?Climate?and?theClash?of?Nations)作者丹尼尔?叶尔金(Daniel?Yergin)说,“现在最大的争论是,石油峰值是在2020年代还是2030年代或2050年代?”
埃克森的高管们表示,他们已经认识到能源转型的存在和必要性。但他们也宣称,埃克森进入太阳能或风能业务是没有意义的。相反,该公司正在投资突破性技术,其中一个项目是利用藻类生产卡车和飞机的燃料。埃克森多年来一直在谈论这个项目,但尚未开始商业化生产。
二叠纪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之一,埃克森正在那里投资数十亿美元
埃克森的炼油厂有朝一日也可能成为氢气的主要生产者,许多专家认为,氢气可以在减少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公司正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上,其中一个项目是将工业运营中排放的碳引导到一个可以发电的燃料电池中,在产生更多电力的同时减少排放。
伍兹在10月份给员工的致辞中说,“这些领域的突破对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为实现巴黎协议(2016年的全球气候协议)的目标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能源专家表示,埃克森有可能为二氧化碳想出新的用途,比如加强混凝土或制造碳纤维,从而取代钢铁和其他材料。
“如果埃克森和其他主要的石油行业参与者破解了这些难题,整个关于碳氢化合物的讨论就会发生变化。”美国莱斯大学(Rice?University)能源研究中心的高级主任肯尼斯?梅德洛克(Kenneth?B.?Medlock?III)说,“这个过程在前期会很缓慢。想一想风能和太阳能也是如此。”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可以抵消埃克森的一些隐忧,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的。最近几周,油价随着对疫苗的乐观情绪而攀升,埃克森的股价也随之上涨。
埃克森负责研发的副总裁维杰?斯瓦鲁普(Vijay?Swarup)在最近的一次访中表示,该公司明白自己需要降低排放,并正在开发更好的燃料、润滑油和塑料。
“但是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途中,我们还不能停止供应平价的、可大规模应用的能源。”斯瓦鲁普说。
但英国石油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John?Browne)表示,尚不清楚埃克森和其他美国大公司是否会为低碳未来充分转型。
“他们可能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说,‘让我们看看长期会发生什么’。”他说,“如今,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策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世界上萤料市场的形势比较好,萤石精矿价格上涨激活了生产。1998年有32个国家在开萤石矿,产量达 470万吨。萤石精矿的生产大国是中国(占全球产量的54.2%)、墨西哥和南非。俄罗斯排在第十位。
1998年萤石的需求量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约为400万吨。全世界对萤石精矿需求量最大(50%以上)的国家是日本、中国和美国。1998年国际萤石精矿的价格:制酸等级的——115~120美元/吨,冶金等级的——平均95美元/吨。近年来萤石精矿尤其是优质产品的产量和需求量一直在适度增长。
对于俄罗斯而言重晶石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重晶石是石油、天然气深钻不可或缺的材料,为了配制加重钻井液,我们需要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重晶石。俄罗斯自身实际上没有这种矿物原料产地。因此,重要的任务是既要查明自己的重晶石矿床,又要研究其他含重晶石矿床(多金属矿)的工业开发问题。
必须看到,往往非金属原料的开总量大大超过了金属矿的开量。这一点在国外早就看得很清楚:难怪美国在非金属原料的开、使用和出口方面一直处于领先,而中国特别注意非金属矿物原料的问题,在石墨、石膏、石材和平板玻璃、菱镁矿和硅灰石等材料的出口方面规模很大。
对俄罗斯而言,这个问题是很尖锐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只是铺马路、更新和拓展居住条件等方面所需的水泥原料和沙子、砾石等。
前面提到的燃料-能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都还只是人类利用的矿产表中的一小部分。在它们中间无论是来自地下的矿产,还是地表的水,所有的价位都在上涨。众所周知,整个欧洲直至乌拉尔地区目前已经找不到一处既能饮用,又可用于工程的干净地表水源。曾有人建议修建庞大的水管从目前还比较清洁的西伯利亚河中取水。有人重新提出从北方河流向中亚地区调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商品,它的价格可能很快就可与西伯利亚送往欧洲的管道油气相提并论了。地下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它未受到地表的污染,另一方面在危机情况下是民族安全的基本保障。简言之,水现在和今后已成为了重要的自然之一,其价值将不断增加。在这方面,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相比拥有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优势。
在结束这一章时我想特别强调,所有矿物原料类型当前共同存在的总趋势非常明显:由于地质勘探工作量急剧减少,使得矿产的需求量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储量不断地恶化。这大概是本章矿物原料情况综述所能得出的最令人担忧的结论。它不仅应引起我们的警惕,而且应就每一种矿物原料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负责任地说,矿物原料基地的现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令人忧虑的是,所有的原因都明摆着,专家们已多次论证过,排除危机的途径也提出来了,但是该由谁来解决呢?对这样一个天大的问题仍旧是置若罔闻。要知道,对这些问题不予理睬是会受到报复的。因此,我们必须向国家发出警报,并呼吁一切头脑清醒的人们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
内容提要: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金融制裁,至今仍在继续。俄经济形势出现急剧恶化:经济衰退、资本外逃、外汇储备骤减、投资环境恶化、通货膨胀飙升等。本文旨在研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影响,但由于没有发现反事实,并且很难找到有效的比较,所以本文使用合成控制法来构造反事实(或合成俄罗斯)以预测没有受到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影响的俄罗斯经济。因此,真实俄罗斯和合成俄罗斯的人均GDP轨迹的差异可归因于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的影响。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 经济金融制裁;俄罗斯;合成控制法
“经济金融制裁”是指制裁国切断与目标国间的经济金融往来,影响目标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来达到迫使目标国接受制裁国政治条件的目的。与军事制裁相比,经济金融制裁具有低成本、高效用等特点,所以经济金融制裁逐渐成为大国博弈间的新方式。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金融制裁并延续至今。尽管俄罗斯称,俄经济在长期制裁下情况一切正常,但制裁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李健民,2019)2014-2017年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造成的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GDP丧失增长率2.4%(Juan.C Zarate,2015)。在2016年以后,俄罗斯的GDP总量只及中国的广东省。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2014年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出口与2013年相比平均下降了14%,其中马耳他(-78%)、塞浦路斯(-42%)和比利时(-27%)对俄的出口的下降比率最高。同样在2014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下调了对俄罗斯的信用评级:标准普尔BBB-,惠誉BAA2,穆迪BAA2。2015年欧盟理事会、时任均宣布延长和扩大对俄制裁,此后美欧对俄制裁在逐步施压、不断加码,故了解和研究经济金融制裁的效果变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西方制裁对俄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陶士贵、徐婷婷(2016)和许文鸿(2017)简要梳理和归纳了美欧对俄罗斯实施经济金融制裁的过程,认为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经济金融制裁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首要选择。其中,陶士贵、徐婷婷(2016)还指出中国应警惕西方的经济金融制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措施。马雪(2018)同样认为制裁对俄经济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同时未来制裁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包括制裁的可执行性、正当性,道德困境,美欧对俄制裁发生分歧等。而马鑫、许钊颖(2015)和白联磊(2015)则认为虽然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经济已造成严重打击,但目前对俄金融制裁尚未成功,制裁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俄罗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对乌克兰问题的态度。这一观点与曲文轶(2018a)一致,同时他还认为俄罗斯已取了有效的经济反制措施,并且在逐渐化解西方制裁带来的影响。
对于西方对俄制裁是否有效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如Konstantin A. Kholodilin&Aleksei Net?unajev(2019)认为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会直接和间接的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些学者如曲文轶(2018b)则认为制裁没有改变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中的立场,制裁目标遥遥无期,甚至刺激了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普京获得更牢固的民意支持。但都没有否认的是制裁确实对俄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打击,在制裁与油价下跌的叠加效应下,俄罗斯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外汇储备暴跌,卢布迅速贬值,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投资环境恶化,资本大规模外流,能源等领域受到巨大冲击,俄罗斯逐渐被西方世界孤立。
国内关于西方对俄制裁的效果研究很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其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欠缺。故本文通过合成分析法,从实证角度去评价西方对俄制裁是否有效,或者说是否可以将GDP增长损失方面的一些不利影响归因于制裁。本文利用2003-2018年跨国家的面板数据,用Abadie & Gardeazabal(2003)所提出的合成控制法,使用35个在观测时间内未受到西方制裁国家或地区的组合来构成“反事实”的合成俄罗斯,通过比较真实俄罗斯制裁后的人均GDP的变动轨迹与合成俄罗斯的轨迹分析西方制裁对俄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现实背景:美欧对俄实施制裁和制裁前后俄经济表现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引发西方国家强烈不满,随即俄罗斯遭受了巨大的外部冲击:一是美国和欧盟联合对俄发起的经济金融制裁。美欧对俄制裁在步调、力度和范围都基本一致:首先是2014年的多轮制裁,在这一时期为了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做出让步,美欧对俄制裁都较为密集,制裁力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7月MH17之后。而后2015年-2016年虽然美欧继续延长对俄制裁,但总体上来说在频率上没有2014年密集,且制裁力度和制裁范围也没有上升。2016年底,因“俄通门”爆发,美国2017年开始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虽然欧盟也不断延长对俄的制裁期限,但该时期美欧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欧盟对俄发起的制裁在力度和频率上远不如美国,制裁效果也大大降低。
二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通过英国BP的数据可以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从2014年的每桶一百多美元大跌至2016年的大约每桶四十美元。国际原油价格的骤减又恰逢西方对俄制裁,其真实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俄罗斯作为一个石油产出大国,其原油出口却是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未能掌握石油定价权的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常常受到油价波动的冲击。同时近些年石油供大于求,但是沙特阿拉伯等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仍然不减产,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背后可能也是美国对俄制裁的手段之一。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伊德里斯·贾扎伊里(Idriss Jazairy)在2017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粗略估计俄罗斯GDP增长因制裁而下降了1%,三年内造成的损失约为500亿-550亿美元。”另有经济学家评估制裁使俄罗斯损失800亿卢布,2014-2015年制裁使俄罗斯经济放缓1.2%。2019年8月的《俄罗斯经济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制裁使俄经济增长年均下降0.2%(约150亿美元),油价下跌使经济年均下降 0.65%(约487.5亿美元),2014-2018年,俄罗斯GDP年均增幅仅为0.5%,低于预期2%。2014年以后俄罗斯GDP增长率始终低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2015年以后俄罗斯GDP(美元计)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均未超过2%,还不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2013-2018年俄罗斯GDP(美元计)总量在全球排名已从第8位降至第12位。2014年开始总储备(包括黄金)和总储备(不计黄金)大跌,总储备(包括黄金)在2015年达到低谷为3680.43亿美元,总储备(不计黄金)在2016年达到低谷为3175.44亿美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西方制裁前俄罗斯通货膨胀一直稳定保持在个位数,2015年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突破2位数达到顶峰为15.5344%;2014年油价暴跌引发卢布危机,卢布兑美元迅速贬值了13%。俄罗斯央行迅速取措施防止卢布继续贬值并控制通货膨胀,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卢布兑美元继续下跌,到达 历史 新低,而卢布汇率的波动和高通货膨胀率又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衰退与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双重考验(程伟,2017)。
三、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
本文用合成控制法,将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作为处理组,没有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确定需先通过合成控制法为解释变量寻找合适的权重,再将没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国家进行加权平均(各国家权重为正数且和为1),以此构造合成俄罗斯。若合成俄罗斯与真实俄罗斯在2014年西方对俄制裁的发生之前,解释变量特征相似,则通过比较发生前后真实俄罗斯和合成俄罗斯输出变量之间的差异,就能确定西方制裁对俄产生的效用。
本文筛选出与俄罗斯发展水平相近的35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具体包括: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捷克、爱沙尼亚、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尔、塞浦路斯、马其顿、克罗地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印度、马耳他、沙特阿拉伯、摩洛哥、智利、乌拉圭、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鲁、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毛里求斯。选取人均GDP(2010不变价美元)的对数值为因变量,用于衡量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的预测控制变量包括一般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国内总储蓄占GDP的比重(%)、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年通胀率)、总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限于篇幅,实证过程略,参见原文)
四、结论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效果。 利用世界银行的经济发展数据库,经过合成控制法构造“ 反事实”对象—合成俄罗斯。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的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确实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较低的增长道路,而且累积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经济金融制裁随即而至,俄罗斯的人均GDP增长也随之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的迹象,相比其“反事实”的人均GDP下降了9.344%。该结论在改变处理期和改变制裁对象的“ 安慰剂检验” 后依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016年以后,虽然西方经济金融制裁的累积影响仍在加深,但是速度明显逐渐变缓,这一定程度上是俄罗斯取的反制裁措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近几年的经济形势的恶化,与受到美国和其西方盟友的经济金融制裁密不可分。经济金融制裁对一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累积的影响会逐年递增;即使是取有效的反制裁措施,在短时间内只是会减缓了制裁对经济影响的加深速度,但并没有消除制裁对经济已经产生的消极影响。
五、启示
一是要高度警惕和重视西方国家对目标国发起的经济金融制裁行为。从对俄制裁来看,经济金融制裁显现出明显的单边主义和权利不对称的霸权主义。由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经济金融领域上的联系加深,经济金融制裁会对目标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冲击。即使是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经济金融制裁已经成为制裁发起国常用的、仅次于小规模战争的经济外交手段,甚至成为准军事手段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补充。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西方国家对目标国发起经济金融制裁所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持续影响。经济金融制裁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歧视,依据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 S.Becker)对歧视行为的分析,在经济金融制裁过程中,拥有较强综合国力一方的相对损失要比综合国力较弱的另一方小得多。从美欧对俄经济金融制裁成效看,尽管俄罗斯进行了反制措施,但制裁对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国际贸易、国际融资、国际正常清算渠道、汇率水平等都产生了显著的冲击和后续影响,随着制裁的延长,很可能危及到 社会 和政治的稳定。这也表明即使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军事实力的经济体,面对经济金融制裁所带来的强外部冲击,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充分的应对之策。
三是目标国要做好应对经济金融制裁的反制裁措施。如果不能规避经济金融制裁,就须正面应对,提前做好预案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寻求国际 社会 更多经济体的支持,充分动员可以利用的所有经济政治,尽量降低经济金融制裁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尽快走出制裁泥潭。
(参考文献略)
(本文转自: 《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 )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陶士贵 高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