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长春油价_长春油价今日价格
1.国际社会对油价定价机制的研究
2.数据说明
3.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4.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5.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6.为什么现在的汽油价和柴油价要涨得这么高?
段时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使国内油价上涨压力增大。国内油价到底涨不涨、涨多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在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的情况下,我国和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应对,需要认真考虑。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度攀升。2002年12月30日,欧洲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升到每桶31.02美元,创下1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纽约商品2003年2月轻原油期货价格则越过每桶33美元大关,成为两年来原油价格的新高点。虽然这两项重要的原油价格指标后来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的高位。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油价短期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继续上涨。然而,影响国际油价的最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由于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国在关键时候将增加石油产量以稳定石油价格,从中长期来说,国际石油市场供给不会发生短缺,国际油价持续大幅飙升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国内市场来说,由于我国早就建立了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体制,国际油价的上涨必然反映到国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带动成品油价格的上涨。所以,在将来国内油价再次上调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幅度不会很大,国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般认为,由于我国是石油的净进口国,油价上涨必然使各方受损,因此国际油价是越低越好。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关各方呈现出一种十分微秒的状态。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油价当然是越低越好。对于诸如交通运输、矿山开等行业,油价上涨也会增加成本削减了利润。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却是油价越高越好。按照目前与国际原油接轨的机制,国际油价上涨必然带动国内油价上涨,而进口原油只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25%。也就是说,其他75%(约1.5亿吨)的原油,将随着国际油价自动上涨。以每吨原油折合7.5桶计算,国际油价每上涨一美元,我国石油企业将自动增加收入近百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生产、炼油、成品油销售的成本是固定的。所以,目前的油价机制造成了事实上石油企业期待油价上涨的局面。
从正面影响来说,石油企业赚钱是件好事。一方面油价上涨使石油企业利润上升,国家的税收会有较大增长;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导致石油企业利润上涨,有利于增加我国石油企业的实力,在找到更多油、推进技术改造等方面促进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
从负面影响来说,油价上涨增加了社会成本,通过种种渠道最终反映到价格水平,将对宏观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经合组织估计,原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美国消费物价便会增加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则减少0.2个百分点。在欧元区国家也有类似的结果。在日本,油价每上升10美元,消费物价指数便会增加0.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则减少0.4个百分点。所以,虽然我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程度比欧洲、美国和日本低,但由于进口总量较大,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必将掣肘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有专家建议,要努力实现石油交易的现货、期货的多元化,争取条件大规模地参与全球石油衍生品交易,实现对石油进口的套期保值,从而降低进口的综合成本。也有专家建议,应该按照“全年均价”的办法来公布国内的油价,从而减少短期因素油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压力。同时,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鉴于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应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向二小的胸膛……
国际社会对油价定价机制的研究
简单分析下 有七大原因
原因一:石油枯竭论
从2002年起,油价开始有往上走的趋势。“物以稀为贵”,这似乎被普遍认为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么时候枯竭呢?这个问题的议论历来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开年数因研究数据来源而异。2007年11月末,石油矿业联盟发布了预告“世界上能够生产的石油将在68年后枯竭”;而日本社团法人石油学会的有贺正夫则认为,“在来型(传统燃料)原油还有60年可开,而算上非在来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积岩)等,还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历经年月后也会有增加的情况。有数据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量大概为1.15亿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离现实还有多远,今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飙至每桶133美元,这引发了新一轮能源恐慌,不少国家纷纷囤油,从根本上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原因二:供需失衡论
据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其中,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它之后,依次为日本、中国、俄国、德国与韩国。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开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在国际油气投资顾问徐小杰眼中,石油的供需关系是基本面的问题,他认为这也是“基本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决定因素”。
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长期以来,世界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石油供应设施又十分脆弱,且鲜有特大型新油田发现。此外,在油气上游领域投资不足、产能递减或增长滞后、供应源衰减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贬值论
除了缺稀外,人为炒作也致使油价在近期飙涨。其中,美元贬值论是最热门的一个因素。
美国跟欧佩克有协议,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为保证产油国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今天,只有不断地推高油价,这样做是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和利益的。
在国际油价冲破110美元时,花旗集团能源分析师蒂姆·埃文斯就说,油价飙升与供需结构无关,而是由于美元贬值及通胀压力增大。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算,持有其他强势货币的投资者买入原油期货造成油价上涨。
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赞同。他同样认为国际油价飞涨与石油供求无关,是美元贬值和市场投机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续贬值为国际投机热钱纷纷进入原油和黄金期货市场进行炒作提供了机会,从而导致油价和黄金价格不断攀高。
原因四:投机炒作论
华尔街策略公司高级分析师康尼·特纳指出,市场投机炒作才是推动油价飙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种短期消息只不过是炒作油价的一个由头而已。由于资金的介入,市场会把任何可能导致油价上涨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价上涨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意外下降,明天则有可能是地缘政治问题。他的这一说法不无道理。据报道,自今年年初以来,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了近40%,仅5月份纽约市场油价涨幅就达到17%。5月16日纽约油价127美元,虽为当日价格,交易的却是7月石油期货。这与1月2日油价“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样,“期货”这样的投资形式显然已对油价造成巨大影响。
美国一民主党参议员称,投机力量行为在期货市场上极其放纵,期货市场日成交量已超过实际需求的20多倍。这也是投机者翻炒期货的有力证据之一。
原因五:季节规律论
有环境学家认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进入夏季,生产、生活用油都将进入增长时期。每年的5月到11月为美国的飓风多发季节,一旦有飓风到来的消息都将影响油价上涨,这已成为一个定势。专家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近期油价的飙涨有所影响。
原因六:地缘政治论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奥恩日前发表言论表示,世界主要产油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是推动近来国际市场油价大幅飙升的主要原因。奥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讯社访时说,伊拉克、伊朗和尼日利亚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这种局面刺激了油价上涨。
石油储量分布极为不平衡,目前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东地区国家石油储量占到全球总储量的60%以上,而亚太地区石油储量则不足2%。从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的情况来看,高油价将进一步加重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如18年的两伊战争和1990的海湾战争,其根本目标依然是对石油的争夺。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地缘政治不稳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价。
原因七:长短阴谋论
此外,西方学界出现了一种阴谋论,也成为了对油价高涨的一种解释。据分析,阴谋论有两种,一个是长期阴谋论,一个是短期阴谋论。长期阴谋论是指美国石油巨头实际上已经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术,量产后该技术也十分廉价。事实上,当油价在50美元一桶的时候,该技术就可以完成产业化了,但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美国石油巨头并不着急推出新技术。
短期阴谋论就是指布什本人就是美国石油集团推出来的宠儿,布什为了“报恩”,因此美国有意推动油价上涨。该论点分析师认为,到目前为止,石油并没有出现绝对的短缺,但油价却成倍上涨,这与近年来很奇怪的“美国现象”有关:在石油价格高涨的时候,美国一定扩大石油储备,石油价格低的时候却出售储备。而且,在石油价格高涨之时,美国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什。
数据说明
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油荒”,许多媒体都作了大量分析报道,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的定价机制?当前机制存在哪些弊端?定价机制的改革取向应是怎样?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形成及评价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历了三次改革,其中第三次改革所形成的机制,也就是现行的机制。这个机制是自2001年11月份起形成的,那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基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零售价格。当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价格波动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
总体看,前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要看到,前期的定价机制改革之所以运行得很不错,兼顾了各方利益,主要得益于改革时面临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那就是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宽松,油价相对保持平稳。而自2003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后,现有定价机制便不堪重负,而且,人为压低零售终端价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长期以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石油产量、石油需求以及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产量增长幅度有限而需求增加势头不减,再加上政治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国际社会要适应进入一个高油价、高成本的年代。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原先在石油价格平稳时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革。
(一)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将使得当前的成品油价格刚性愈加强烈,只涨不落的矛盾突出。据统计,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每桶24美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8月的66美元。我国也不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自2004年3月31日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成品油零价格经历了七次调整,频率比较大。七次调整中,只有一次是降价,而且社会对降价反应并不像想象中的好。因为,从2004年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曾有一段时间的下跌,但国内油价并没有随之下降。而今年5月23日进行降价调整时,国际油价下跌的趋势并不是很明朗。本来,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作相应调整,随市场变动而变动。但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油价走势的判断更加固化:只涨不落。这与原先制定的随国际油价走势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机制相悖。
(二)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要低于国际油价,还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很难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虽然国内不断调价,但幅度有限,主要是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人们的承受能力。例如,从今年年初至今,国际油价上涨了逾60%,已达到67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多次调整涨幅也才为22.5%。这种相对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的能源供应。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相对较低的油价助长了一些大排量、高耗能轿车的使用,同时导致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出现经济过热。
(三)定价机制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产量上不去,石油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从上面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原油进口价格已与市场接轨,随之波动;而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由于时滞原因,还不能适时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油价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油价倒挂”现象: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企业“越炼越亏”。
(四)现行定价机制容易激发囤油欲望,助长石油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当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时,根据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销售者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国内油价的基本走势:上调还是下调,在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在生产环节,由于国内炼油环节还是处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垄断原油炼制阶段(目前全国非国有炼油企业不足百家),由于配置和供应保证等原因,国有炼油企业的巨额关联交易在客观上无法避免。为减少亏损,两大集团将在自认为可以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工量。加工量不能完全兑现,再加上调运不及时等外部客观原因,可能出现局部甚至全局性紧张。一旦短缺,市场力量将进一步加剧短缺的负面循环。一方面,原油进口不足、炼厂炼能不足或者消极应对,都难以在短期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加油站由于获取油品的渠道越来越窄,囤油行为有增无减。即便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也有可能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囤油、惜售的投机行为,从而对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五)没有真正反映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与现实开始脱节。
如何认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一)定价机制改革应与价格调控相结合,避免定价机制改革成为油价上调的信号,从而带来价格连锁反应。由于石油价格是上游产品的价格,很多的下游产品都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的价格变动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可能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上升。虽然我国在经历13年石油危机以后,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明显加强。但是,如果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时期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容易被一些企业和个人借机助长石油涨价,进而抬高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带来价格连锁反应,推动价格总水平回升甚至上涨。
(二)认清石油产业的双重特性,深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又要积极稳妥有序有别分步推进,更要加强的监管作用。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特性。作为竞争性产业,成品油价格理论上应在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供求形成。具体进程要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基础性行业,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对所有行业和人民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成品油价格放开的进程、时机,是涉及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要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能源供求、储备几个环节的可承受度、价格可控的程度。考虑到近两年石油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国际油价在高位有较大幅度波动等情况,不宜完全放开价格。但仍应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从多方面引进市场竞争,反映市场供求,使定价或指导价更加具有灵活性、及时性,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的真实变化。
(三)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出现“油荒”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本身就能解决的,必须综合配套解决。“油荒”的出现并不是单纯地由定价机制造成的,即使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话,国内石油消费将受到影响。在现有两大公司控制进口石油的背景下,不排除为了降低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拥有进口权的石油企业尽量控制石油供给量,同样可能出现“油荒”问题。因此,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改革整个石油投资、生产、经营体制。但出现“油荒”肯定说明油价形成机制有问题,必须做出一定的修改。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尚不是很成熟,成品油批发市场竞争主体不多,如果现在就完全放开,势必形成少数企业垄断控制,联手赚取超额利润。还可能使“走私油现象”重新“抬头”,一些企业通过不法手段,从国内外差价中牟取利润,甚至会造成国内市场的混乱。没有定价的风向标,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地形成价格,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毕竟,石油作为基础能源,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成品油价格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完全开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如果不加以控制,对消费者来说可能结果可能更坏。因此,近期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取向只能是在主导下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
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进口原油的到岸价、炼油厂的出厂价、经销中的批发价或调拨价和最终的零售价。在这四个部分中,到岸价是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很难管制,其余的都可以控制住。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只管出厂价,其余的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完全放开;二是只管零售价,在国际、国内批发价一定浮动范围内零售价不变。
按第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即不管国际原油价格如何变动,炼油企业的出厂价格保持在一定幅度浮动,如果原油价格变动幅度很大,要考虑用一定数量的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支持炼油企业的生产,这种方法意在尽量减少炼油企业由于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出厂价格之差所带来的损失,保持其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降低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波动幅度。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炼油企业是终端石油公司的加工车间,给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给整个石油产业链补贴,不利于把我国石油公司培养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从价格机制上看,则是从国际市场价格机制的倒退。
第二种方法是对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等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当前价格机制的一种改良:增加零售价浮动的幅度和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一方面加大在零售基准价基础上的成品油价格浮动比例,即企业在国家确定的零售基准价基础上,可以自行确定的价格浮动比例超过目前8%的限制。这里面涉及浮动幅度的限制问题,幅度过大无异于完全放开价格;而不对成品油定价作任何政策性限制,会加大高油价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放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病,因此,对这个具体幅度还要做仔细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在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上作文章,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时期内,将目前“一个月跟踪法”的时间跨度缩短,改为两周跟踪法,甚至更短。通过加快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从“滞后定价”逐步过渡到“实时定价”,从而向更合理的市场规则迈进。这样,不仅可以矫正被扭曲的成品油市场,减少炼油业的亏损,而且能使各个方面适应油价的频繁变化,为油价机制的改革创造条件。
综观上述改革办法,各有其缺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价高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油荒”问题,但仔细考究起来,灵活运用两种办法是若干种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法中最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也是一个最接近实际的办法。要想最终解决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问题,必须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比如解决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等现实问题;其次是切实放开批发环节,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改变由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第三,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现竞争;最后,配套进行成品油市场准入、油源和市场监管等环节的改革。只有综合进行整个石油体制改革,才能促使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
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由于我们的目的在于考察美元汇率市场交易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溢出作用,因此我们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以往大量文献因为主要检验油价对汇率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需要用实际油价和实际(有效)汇率数据,反映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而且近年来石油现货贸易是整个石油贸易的主要形式(Yousefi et al.,2004),因此我们将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的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取的样本取值区间为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26所示。
图4.26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我们发现,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2002年以后,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但是,这种表面的相关性是不是二者之间内在机理上互相影响的一种反映呢?更重要的是,美元贬值是不是推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显著原因呢?如果是,程度有多大呢?我们将对此做深入研究。
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高油价、国际分配与宏观经济理论演进 ——读管清友博士《石油的逻辑》 傅勇/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学博士 半年前去世的萨缪尔森曾有句著名的调侃:当一只鹦鹉学会说供给与需求时,它也就成了经济学家。然而,对于分析许多商品来说,仅仅依赖这个框架会带来许多困惑。石油就是一例。石油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做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但高油价却反过来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宏观面上,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总体上是较为平稳的,但油价却大起大落。战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全球的石油消费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通道,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同步大幅增加,结果在1960年代,国际油价呈现下降态势。10-1980年代,全球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但这段时间却是有名的高油价时期。其背景是欧佩克的成立、数次石油危机以及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19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石油消费一直处于温和上升通道,石油产量大致也是稳步增加,但石油价格却出现了巨幅波动。尤其是“911”之后,国际油价从2002年初的20美元,用了6年的时间攀至140美元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又上演了高台跳水的戏剧性一幕。油价跌宕起伏的这段历史清楚地显示,来自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基本面无法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微观面上,中国从未获得与其购买力相匹配的石油定价权。在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之后,国际石油供求市场大致可认为是一个垄断竞争状态。然而,在这个市场上,各石油进口国的议价能力并非简单地由其消费量决定。英国大致能够做到石油的自给自足,但英国在油价博弈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但在油价上,基本还是个价格接受者。铁矿石市场是一个更极端的明证。这表明,油价绝不仅仅是供求之间数量匹配的结果。 2002年来,国际油价出现了巨幅波动,这一波动显然挑战了此前的石油经济学。这一段时间,国际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波动很小,主要产油国也没有爆发重大地缘危机。美元指数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历明显下降,但这一下降幅度还不足以解释国际油价的高涨。实际上,石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以及贵金属一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说,国际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但房价与油价等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的杠杆率也要远高于房地产市场。 高油价会产生显著的效应。上帝是公平的。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军事政治力量难成世界一级,但却拥有发达国家需要的石油。在某种条件下,产油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达成一致减产行动,以便对西方国家构成牵制,也是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开发石油。当然在油价高企的时期,欧佩克有时也会决定增产以平抑油价。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解释说,产油国不愿意持续减产抬高油价的一个原因是,石油虽然重要,但当油价保持在高位时,一些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就有了市场,这将降低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国际油价,结果会损害产油国利益。因而,从长期来看高油价对产油国来说,并不总是好事。 不过在2002-2008的高油价时代,产油国还是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这些收入差不多都是以美元计价,即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油国(当然还包括中国这样的贸易盈余国家)代表了储蓄过剩的一方,而美国代表了负储蓄和过度消费的一方。石油美元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渠道,又会流回美国。在格林斯潘以及伯南克眼中,这是长期利率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长期利率不在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但却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诱因。从这个角度说,高油价不仅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产物,还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来源,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正反馈机制。 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中,产油国多少可归入受益者一方,它们积累起了庞大的财富,一些国家的王室富可敌国,而迪拜甚至在沙漠中创造了超级城市的奇迹。美国凭借其国际货币发钞国的地位,也有效规避了高油价的负担。在高油价时期,美元供给保持在宽松状态,美元指数走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两类国家都遭受了一定损失。但随着庞大的救市资金注入到全球各个角落,油价已经从危机中的底部有了像样的反弹,在通胀预期和国际资金的推动下,高油价的故事还可能重演。 简单的经济学框架不仅无法解释石油的逻辑,相反石油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宏观经济学的面貌。石油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可以说占有重要地位。10年代的高油价曾对经济学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无法理解滞涨的出现。然而,高油价所带来的供给面冲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进而推高一般物价,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产出。这使得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是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对供给面的忽视使其在滞涨面前一筹莫展。 在一定程度上,高油价不仅催生了供给经济学,还让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1985年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明显收窄,在产出和通胀两方面均是如此。这被伯南克等人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在解释“大缓和”的三大主要流派中,有两个应该说与油价相关。一是货币当局经过10年代的高油价拷问,更好地理解了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取了更好的货币政策。二是“大缓和”仅仅是因为,1985年后,国际油价波动出现了显著的收敛。现在看来,第二点解释看起来牵强一点。危机之前,国际油价的上升幅度是史无前例的。而在此高油价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依然保持了一般物价的平稳。 收到清友博士的大作《石油的逻辑》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把它摆在手边,有空就翻阅一些章节。这种非系统性地品读,似乎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激起我不同的遐思迩想,书中的一些段落和图表给人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该书涉及到了油价决定机制的各个层面,并对石油市场的历史发展着墨甚多。清友不仅讨论了我在这一领域所感兴趣的绝大多数问题,还让我的视野由此拓展开去,感到从石油这样的特定视角,或许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如我在推介这本书时所写,“清友博士证明,国际油价背后完全由其经济学和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的逻辑可循,阅读此书会升起一股冲动,即中国或许有能力改变其作为油价博弈的看客角色。本书并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又一产物,它始终站在地缘政治、大国战略的高度俯瞰石油市场的风物变迁。” 和清友兄可谓神交已久。遗憾的是至今竟未能谋面,但感觉彼此已是多年的旧友。感谢这个浮华的网络时代。通过阅读其文字,与其在网上聊天争论,这位来自山东诸城的朋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地清晰生动起来。与清友的交流让我觉得,年少时的理想和心境能够也应该延续得更长久一些。 愿与清友兄共勉。
为什么现在的汽油价和柴油价要涨得这么高?
4.7.3.1 期权带来更佳的投资机会
油气投资项目的大部分投资发生在项目启动初期,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启动,全部或部分投资将转化为沉没成本。通常,期权可以给油气项目投资者带来以下权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油价低于盈亏平衡点,则放弃开发,从而避免了前期大量投资带来的损失;同时,在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寻找一个合理的价位和时机启动投资。
油气田开发过程类似于美式期权,当油价上涨到盈亏平衡点以上时,行使这个期权在现金流上是可行的。例如,本节中小规模开发方案为18美元/桶,大规模开发方案为21美元/桶,在19年启动投资方案就可以盈利。但是,从机会的角度来看,不一定要马上进行投资。根据资产价值波动规律,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评估未来一段时间内持有价值和执行价值,当持有价值大于执行价值时,项目宜延迟开发;当执行价值高于持有价值时,马上启动投资项目。
4.7.3.2 期权期限、油价波动率与项目价值有着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油价波动呈现上升趋势。投资者所获得的期权期限越长,油价波动率σ越大,则油价波动的幅度就越大,见表4.34。2003年,油价最高可能达到54.85美元/桶;2004年,油价最高可能达到64.36美元/桶。投资者可以选择在油价高位时启动项目,则更有可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见表4.32和表4.33。
4.7.3.3 期权定价具有动态变化性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给出的油价预测是一个可能值,而不是真实值。在决策所在年,应该根据新的国际原油价格数据和更新的油价波动率,得到新的项目价值。例如,在2003年,国际油价达到31.08美元/桶,1991~2002年油价波动率为0.22,据此得到2004年油价预测和两种方案的项目价值,见表4.35。
表4.35 油价预测和项目价值
4.7.3.4 延长期权期限有利于风险控制
在海外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投资者将面临多种风险,而这些风险不仅仅来自油价的波动。国际上,国出现了石油国有化趋势,一些拥有无限期开发权的油气项目面临着被国回收的风险。中国的海外油气田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政治不稳定地区,如非洲、中亚和南美,在投资开发之前,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期等待局势的明朗。
因此,在不同国,不确定性越大,就越应该使用期权定价方法,延长期权的期限。
4.7.3.5 经营策略
投资者的损失最多不会超过其拥有期权所付出的投资,却能从标的资产价值的剧烈变动中获得显著收益。启动开发之后,也可能出现油价急跌的情况,只要高于可变成本即可继续生产。从前文我们可以发现,汇率波动与投资收益有着直接的正相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上升趋势,投资者应关注美元贬值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另外,应该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长期期货交易,以及和当地的炼油厂谈判,协商长期供应合同(Chorn et al.,2006)。我国的大型国企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当油价在低位时,可以加大商业石油储备;在高位时抛出,抵消对外投资中的损失。
分析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国际能源署副署长威廉姆·拉姆瑟(William Ramsay)认为,油价上涨并不是由某个单纯因素造成的,首要因素是需求拉动,油价波动的直接原因是供应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长期以来石油领域投资不足,也是导致油价高企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能源经济研究机构基金Subroto教授说,石油投资不足导致了产能不足。1995至2000年间,全球对石油生产的投资下降了,石油的加工能力减弱了,这就为今天油价的上涨埋下了伏笔。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将汽油与柴油的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与200元,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无疑是油价上调的主要原因。原油价格的上涨常常牵动各方面的神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一组稿件,通过具体数据,深入分析原油上涨原因,并试图判断原油以后的走势。
原油(以纽约商业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即WTI原油为例,原油价格均指WTI原油期货近期合约的价格)从1998年12月10的10.72美元/桶开始上涨,已经上涨了7年多,最高上涨幅度高达561%,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次原油上涨的涨幅之大、时间之长出乎人们的预料,推动油价上涨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供求关系是决定任何商品价格的本质因素,某种商品,只要需求增加或者供应减少就会导致其价格上涨。由于原油的特殊性,即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导致原油的供应受现有的油田与生产设备的制约,从而导致原油供应存在瓶颈,一旦对原油需求增加或者预期将增加而产能又不能相应增加,剩余生产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油价上涨。 即使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供应减少的突发的出现,也会使原来脆弱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油价上涨。本轮原油上涨正是在需求不断增加、供应存在瓶颈或可能减少的事实与的轮番作用下,使原油价格节节上升。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推动油价上涨。
1999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尤其是美国经济迅猛增长,对原油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导致原油价格开始回升。 2001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从2000年强劲增长转为急剧下滑。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1年世界GDP增长率从2000年的3.8%降到1.3%,创10年来新低。<BR> 但从2002年开始,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均有所加快,尤其是世界经济2004年经历了25年间最强劲增长。 同时,全球低利率政策下的高投资率引起对石油等能源消耗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石油需求增长超过预期,2004年全球平均每天对石油的需求是8240万桶,增长达到3.4%,而2005年世界经济仍然是高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增幅达到1.3%。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油价上涨。 笔者发现,1999年与2002年,世界石油都出现供需缺口,而这两年正是原油价格开始上升的年份;2001年世界经济大幅回落,原油的价格在这一年也出现回落,2003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从而推动原油价格迅猛上涨,可见,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是原油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与最终推动力。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激化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油供应日益捉襟见肘,而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无疑增加了原油的需求,激化了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我们首先来看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表二是1998年12月10日WTI原油价格从10.72美元/桶开始上涨以来到2005年底的原油价格与美国战略原油储备之间的关系图,它显示出美国不断增加的原油战略储备与原油价格成高度的正相关,实际上7年来其相关系数达0.88,这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正是导致对原油需求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对原油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原油商业储备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在2002年10月以前,由于大量商业库存的压力,尽管对原油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也都是恢复性的正常上涨,2002年10月到2004年底,一方面是经济的强劲复苏和西方国家增加战略原油库存对原油需求的双重增加,另一方面是商业库存的大幅减少,因此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刷新历史记录。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导致的对原油需求的增长以及西方国家大量储备原油更是加剧了对原油的需求,再加上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最终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经济增长对原油需求的增长是本轮原油上涨的最本质原因,在原油上涨的过程中对原油价格上涨所起的作用大概在50%左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