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榈油的生产贸易

2.80年代推着车卖的白色辣酱是什么

3.碳氢油的知识。

4.难忘的上海记忆

5.为啥说脏东西喜欢菜籽油

小时候的菜籽油_80年代菜籽油价格

期货种类有两大类,即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其中每一类中又包含其他子类。 \x0d\\x0d\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可以根据每一种商品设立商品期货合约,主要包括农副产品、金属产品、能源产品。具体而言,农副产品约20种,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猪肚、活猪、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麦被称为三大农产品期货;金属产品9种,包括金、银、铜、铝、铅、锌、镍、钯、铂;化工产品5种,有原油、取暖用油、无铅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胶;林业产品2种,有木材、夹板。我国目前有:能源期货(燃料油期货)、金属期货(铜、铝期货)、农产品(大豆、豆粕、玉米、豆油、小麦、)、还有工业品(橡胶、棉花、白糖)。 \x0d\\x0d\  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金融期货交易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市场。1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的国际货币市场开始国际货币的期货交易,15年芝加哥商业开展房地产抵押券的期货交易,标志着金融期货交易的开始。现在,芝加哥商业、纽约期货和纽约商品等都进行各种金融工具的期货交易,货币、利率、股票指数等都被作为期货交易的对象。目前,金融期货交易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商品期货交易的前面,超过了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包括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我国目前即将上市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 \x0d\\x0d\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进行,其他期货新品种也应运而生。如天气期货、二氧化碳排放量期货等等。

棕榈油的生产贸易

25-50克,习惯一:炒菜时多放油,糖,盐,讲美食不讲营养。

现在很多饭店或者居民,总是强调口味,光讲美食而不讲营养。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糖,或者用油炸,油煎食物。

当前我国每人平均每天摄入40克油,而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油脂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而油脂和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盐的摄入量过多也是当前我国人群面临的一个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10克,但目前我国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15-20克,北方居民喜欢口味重,盐的摄入量更多。而盐的摄入量过高会直接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习惯二:肉类消费猛增加,饮食结构西方化。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还是属于标准的东方膳食结构,居民的饮食中,粗粮,豆类,薯类,肉类食物都有一定的摄入量;但现在居民的饮食结构却出现了严重的西方化倾向,肉类,蛋类的消费剧增。

现在居民的饮食中,肉类所占的比例至少比20年前高出一倍。

肉类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且是某些慢的诱发因素。

习惯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却贪图味美照吃不误。经过高温或者熏烤后,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鱼,熏肉等烘烤食品会含有很多致癌物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质就是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引发肿瘤,毒性非常大,苯并芘可以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可以通过乳汁侵害婴幼儿,还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

习惯四:一日三餐分布不均。

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人晚餐吃得太多太丰盛,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扩展资料

就是超市买的油,换着吃的;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

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

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

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或青**,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

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

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

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我认为新手抄菜最好找一位会抄的教教您!手把手教学会学的快!

80年代推着车卖的白色辣酱是什么

全球油料市场主要被大豆、棕榈油、葵花籽和油菜籽四种作物所主导。2005年,全球油脂生产已经达到了1.3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00万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球油脂需求量约为5100万吨,到已经增长了近2倍。在油脂中,植物油占到了整个油脂总量的82%,其余由黄油、猪油、牛脂和鱼油等构成。尽管近些年来油脂产量总体在不断增加,但是动物油脂的产量基本上维持不变,油脂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植物油脂,在所有植物油中,棕榈油近十年的增长最为显著。 棕榈油产量在近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榈油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在19年以前,产量也只是小幅增长,从1000万吨向2000万吨小步迈进。1998年开始,全球的棕榈油产量随着东南亚棕榈油产量的快速提升而实现了飞跃性增长,截至到2006年,全球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3500万吨,相当于50年代产量的7倍。食用棕榈油和棕榈油工业用途的扩展推动了棕榈油产量的迅猛提升,相对其他油类产品低廉的价格、世界及部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棕榈油用量的高峰,从而推动了东南亚棕榈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以来,世界棕榈油产量大幅增长,按照的增长速度,有望超过豆油产量。

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只有三个,他们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 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但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过去十多年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两个东南亚国家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6%以上。

1.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产量将近世界总产的45%。马来西亚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3,达250万公顷。1985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基本上在500万吨左右徘徊,在2005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20万吨,产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为原来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积大幅提高,200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也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

2.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榈油生产大国,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41%。随着马来西亚适于棕榈树生长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棕榈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转移到了印度尼西亚。在过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也增长为近原来的三倍。19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比印度尼西亚的产量高出了360万吨,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了马来西亚。由于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并进一步扩张种植园,总体上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 在世界油脂贸易领域,棕榈油通常引导着大豆油,在出口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棕榈油在世界油脂贸易中并不突出,当时的主要贸易油脂为大豆油和动物油脂。到了1993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棕榈油贸易量占全球油脂贸易量比重从10年的10%增长到17年的20%,1985年达到了30%水平。19年,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为1741万吨,而出口量达到了1134.6万吨。截止到2006年,棕榈油贸易量占世界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50%。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其棕榈油总产的90%被用来出口,马来西亚出口的棕榈油只有很少量属于未经提炼的毛棕榈油。1985年以前,马来西亚几乎控制着整个棕榈油的出口市场。1986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的生产量为454万吨,占同年世界棕榈油产量的60%,出口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为88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3%,出口量为732.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4%。随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占全球一半份额左右。2005年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达到了263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达到1345万吨,占49%,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为1030万吨,占39%。

世界棕榈油出口市场的88%份额被这两个主产大国牢牢控制着。此外,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哥伦比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生产、出口一定数量的棕榈油。 近些年来,动物油脂消耗量在全球油脂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从80年代末的24%下降到17%,而受到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增长的驱动,植物油脂的消耗却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地域性的油脂消耗比例是向发达国家倾斜的,世界上75%人口聚集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但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和美洲却消耗掉40%的油脂总量。随着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油脂增长潜力要高于发达国家。

2001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为2400万吨,自1995年以来,棕榈油消费出现急剧增长,到了2005年,全球棕榈油的消费量达到了3300多万吨,5年的消费增幅达到38%。总体上,棕榈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应缺口。棕榈油主要消费国有印度、欧盟25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占到消费总量的60%。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国,我国占全球棕榈油消费总量的14%,印度占11%。近几年,我国棕榈油消费增幅最为明显,2001年我国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刚刚超过200万吨,到2005年消费量翻了一倍多,达到了436万吨。 中国棕榈油现货市场中贸易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广州、张家港、天津是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地,并由此向周边地区辐射。棕榈油有食用和化工两个方面的用途,消费企业众多。

加工流通

中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加工、销售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2%,其中华北地区占24%,华东地区占34%,华南地区占34%。从进口港来看,天津港、张家港和黄埔港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7%,此外,青岛、深圳、厦门的棕榈油进口量也比较大,均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左右。

国内有棕榈油加工(精炼、分提、调和)企业上千家,主要的棕榈油加工企业如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基本分布在主要进口港的周边地区,根据2006年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当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大型油脂企业有5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0%,开展直接进口的油脂企业通常将大部分棕榈油精炼、分提后再进入贸易领域,小部分通过中间商进入流通领域。

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其中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大量的中小分销商进行分销。2006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贸易企业有8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4%。这些贸易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储存仓库,通常租用油脂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储罐。

天津、上海和广州周边地区不但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贸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拥有足够的棕榈油加工、储存能力。

1. 天津周边地区。天津周边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加工及库存能力都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4500吨/天的加工能力、近40万吨的罐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东东部、山西大部分、内蒙、东北部分、甘肃、陕西。棕榈油加工企业为获得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条件便利,是国内棕榈油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2. 上海周边地区。上海周边地区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2500吨/天的精炼能力、近60万吨的罐容,其中加工企业的罐容约20万吨,仓库的罐容约40万吨。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该地区棕榈油加工企业都选择临港工业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泰兴、宁波等地区,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向河南和陕西的销售主要通过铁路,向其他省份的销售主要依托长江水道,通过水运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好的棕榈油集散功能。

3. 广州周边地区。广州周边地区棕榈油产能和罐容也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3000吨/天的精炼能力、40多万吨的罐容,这些罐容基本上都分布在加工企业。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棕榈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带,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广东、福建等省的棕榈油销售以水运为主,并对湖南南部、广西东部有一定的辐射力,向其余地区的销售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棕榈油集散功能较强。

消费情况

棕榈油既可以用于食用消费,也可以用于工业消费,来自贸易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

1.我国植物油的消费结构

如果以各油品的消费量来衡量其市场份额,以2001年为分水岭,其前与其后植物油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以前,各品种植物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变化并不显著,2001年市场份额从大到小依次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小品种油。2001年以后,豆油、棕榈油消费份额明显增长,而菜籽油、花生油与棉籽油的消费份额出现降低,小品种油制品消费份额在2001-2003年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后增速有所减弱,但仍逐年刷新历史纪录。2004年棕榈油食用消费量达到270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数量为29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2.棕榈油的工业消费

由于我国对44度以上棕榈油并不实行配额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几年44度以上棕榈油的进口,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也相应出现迅速增加。2002年棕榈油工业消费为35万吨,2004年则达到了120万吨,2002-2004年工业消费量平均年增长42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为14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3.棕榈油的消费企业情况

从消费企业来看,目前国内有成规模的各类棕榈油消费企业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代表性企业有方便面生产企业如统一食品集团、顶新集团等,化工企业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费企业通常不自己直接进口,主要靠中间商供货。2006年直接进口的消费企业约有30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2%。据不完全统计,总体上来看,进口棕榈油用于商业流通的比例约为80%,直接进入终端消费、来料加工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比例约为20%。

4.我国棕榈油消费的季节性

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因此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消费量比较大,冬季较小。消费的季节性直接表现为进口量的季节性,从2004-2006年的情况看,1、2月份的进口量比较小,大约在16-29万吨左右,6-9月份进口量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别为当年进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别达到41万吨、50万吨和67万吨。

碳氢油的知识。

天车香辣酱。根据查询中经数据显示,80年代推着车卖的白色辣酱是天车香辣酱,是一种辣椒酱。天车香辣酱是20世纪80年代新开发研制的川味高级复合调味品,由辣椒、酱油、香料、菜籽油等组成,时间发酵久了会呈现出白色,因此被称为白色辣酱。

难忘的上海记忆

碳氢油是一种可代替石化柴油的生物液体新能源,属于生物质可再生能源。以各类脂类化合物(菜籽油、棉籽油以及各种植物油的下脚料)与甲醇作为原材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脂交换反应生产的一种液体燃料,金**。

燃烧时无黑烟,无异味,无有害气体排出,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所需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与石化柴油和液化气相比,碳氢油有其明显的优势:

一是经济实惠,碳氢油的各项指标不但能与柴汽油媲美,而且其价格要低于石化柴油;

二是清洁环保,碳氢油不含重金属、无毒、显中性,其硫含量要低于石化柴油的若干倍;

三是安全可靠,碳氢油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爆,不易燃,用水即可浇灭,运输与储藏极为方便。

我做这个几年了,每月都200多吨,找。

为啥说脏东西喜欢菜籽油

最近几天,静下心来整理相册,不经意间看到了45年前我第一次到上海的照片,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数次前往大上海的经历像放**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于是,抽空记录下这些往事,以资纪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温州去上海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船与车。(从乐清出发也是如此,先要乘船沿着乐琯运河,到达琯头,然后再转乘江轮摆渡到温州望江路码头)。温州市区望江路安澜亭码头是当时可停靠大船的深水码头之一,等到涨潮的时候,大船才可以进港。儿时在柳市听到那嘹亮的汽笛声,“呜——”,我知道大船要进港了,心里便生出对大上海的无限向往。心想要是能坐船到上海玩,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乘船去上海一般要19至21个小时,遇风大时走在船廊或甲板上,像扭秧歌一样把持不住,大部分乘客会吐得一塌糊涂。温州到上海这条航线上的船,我孩童时人们叫它“民主18号”(初期),期间改为“工农兵18号”,后来船也大了、多了,叫“长自、长力、长更……”取“自力更生、繁荣昌盛”的寓意。一连串的船名船号变化,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体现出时代变迁的深刻内涵。

乘车去上海要先到金华或杭州再转车,公路基本为沙石铺就。晴天,车经过时,一路尘土飞扬,灰蒙蒙的一大片;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极为难行,人坐在车里犹如坐过山车,颠簸得让人难以承受。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交通出现了“二包”现象,一是玉环来温的潘姓能人,承包了上海、温州往来 旅游 班线(友谊)豪华客车,我把这叫做“包地”;二是温州机场建成后,温州人王均瑶胆大“包天”——承包航空客运线路。当时车票船票都很紧张,每次买票都是大费周折,真正是一票难求。这充分体现出人们那种敢闯天下,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是在我15岁时,受命前往上海帮父亲进一批做衣服用的的确凉布料(算是最流行的料子了)。那时候,上海是经济,什么都凭票证,浙江的布票在上海通用,说是与上海的棉花由浙江供应有关。我从乐清七里港码头乘上运煤的木帆船,历时三天三夜72小时才能抵达黄浦江十六浦码头。高高的帆拉起来,船顶着浪花前进,风大浪高,船就摇晃得特别厉害,再加上船舱里有很浓的海腥味,一路上不少人晕船,还好我不晕船,同船的有两位姑娘,说是搭船去上海置嫁妆,吐得一塌糊涂。

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人们被禁锢的思想得以逐渐开放,尝试着接受新生事物。

上海有我两位表伯和一位表叔,听父亲说是旧上海时做木工手艺留下的,住在闸北。有一位表伯五几年支疆去了,在新疆石河子。23岁那年我第二次去上海,跟潮流带着爱人去上海旅行结婚,开开眼界,置办一些嫁妆,顺便探探亲。我们连夜排队,才买到两张从温州望江路码头到上海的散席五等舱船票(票价5.5元),那时候船名是“长自”号。

当时,人们外出要先到人民公社开介绍信和结婚证,才可以乘车乘船、住旅店等。结婚证上印有语录,无照片,名字是写的,经办人竟将我爱人名字中的蕊字写成“芯”字,变成了我的“芯花”,还好那时没有对照,有点出入也无妨。我们从乡下带了五斤菜籽油,当作礼物送给亲戚。在上海公头上岸后,我们租了一部叫“跳蚤”的三轮卡车,一路“突突突”地轰鸣着去闸北访亲。上海亲戚的住房很紧张,一家七八个人全部挤在格子铺里,白天是吃饭间,晚上当睡间。对于我们的到来,表伯很开心,根据我们乡下人的习俗,请我们在外面吃了碗皮很厚的大馄饨,就算当点心给我们接风洗尘吧。

带着结婚证、介绍信,经办人安排我们住进了漕河泾镇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徐汇区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附近)。为省钱,我们乘3分钱一站的电班车去外滩、南京路、中山公园、动物园等处游览。可能是因为太兴奋的缘故,没提防在车上被扒手偷去几百元钱,让人心痛不己。那时浦东还没有开发,只是个小镇,要前往浦东,要乘董家渡的班渡才能到达。“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浦西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浦东发生的巨大变化。

上海人早餐喜欢吃泡饭,自来水漂味道很浓,夏天的石库门弄堂里最能体现当时上海人的精神面貌,演绎出万家灯火,百态人生。记得我大伯住的共用厨房,每人控制自己一只15瓦的灯泡,来开去关,不知是上海人精打细算(抠门、小气),还是节约。外滩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地方,有人说那时上海普遍人多住房紧,为躲避亲人间的那种难为情,只好在外滩度夜晚归。

阳春面是我最喜欢的,生煎配一碗牛肉汤那时只能是想想,偶尔吃上一顿三黄鸡,那真是非常幸福的事了。上海名菜宫保鸡丁、红烧鲳鱼、红烧肉等,看一看,就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至于热油浇上去“滋滋滋……”直冒香味的油爆鳝丝,更是让人直咽口水。上海人喜欢吃老酒,加饭、特加饭、光明啤酒等都是小地方很少见到的酒。最便宜的鲜啤要8分钱一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饱个眼福,心想哪天要是我也能吃上一顿,那真的太享福了。

大前门、飞马(飞马牌香烟的马前部有标记着“白兰云”秘标)、牡丹香烟凭票供应,南京路上的华侨商店的高档商品要有“华侨券”,才能买到。这次上海之行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花270元买了一台9吋的“飞跃牌”黑白电视机。尽管看起来,屏幕上的人物像蚂蚁一样,但我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1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上海、温州、厦门、汕头、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被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随后,上海风起云涌,进入大变革时代,经济“配给供应制”退出 历史 舞台, 社会 公共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州农民洗脚上岸,轰轰烈烈地兴办起家庭工厂,十万供销大军克服重重困难,从温州走向全国各地,搜集市场信息,推销推广产品,带动了温州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带动下,我加入到了十万供销大军的行列之中。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成为一名游商,推销电器元件产品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东北去过哈尔滨,西南到过云南的昆明。为了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我时常会经过上海这个大都市,但大多是路过没停留,都成了上海十六铺(温州航线)、公头(大连航线),火车北站(全国各地)的常客。出差途中,能夜宿浴室床(注:浴室晚上下班后改成的临时铺位)、地下人防招待所就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温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与苏南乡镇企业的崛起,理论界对这两种现象的姓资、姓社的辩论一直在持续中,坊间有“ 社会 主义红样板在苏南,资本主义黑样板在温州”之说。市场经济初期的温州,出现过“八大王”。“八大王”中我认为对柳市电器产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目录大王叶建华。他编印的电器产品目录中还有个只有乐清人知道的秘密——每张产品前都有个编号,产品后则是国家指导价格,这看似简单的编排却暗藏着“”,前面的编号中的尾数代表着产品的成本价,比如如果编号是“000015”,那么说明这个产品的单价是15块,后面的国家指导价如果是30元,每卖一只产品就可以赚15元。这样,即使柳市不识字的农民在推销电器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快根据报价核算出自己这笔生意可以赚多少钱。聪明的柳市人化繁为简,把原本复杂的产品规格、型号与对应的价格简单标记在了一起。十万供销大军,硬是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几年之后,我到上海四川北路虬江路口的旧货市场开了个电器店,从游商变成了坐商,当时我弟弟办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已经红红火火,我就主打卖求精厂的产品。我的电器店就挂靠在上海当地道街办的残疾人企业。那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二女儿5岁时接来上海寄托在杨树浦一位杨姓朋友家,并在那里上了幼儿园。

上海人喜欢吃大闸蟹,我为感谢朋友对我的帮助,特地从家乡带来20来斤的大闸蟹,结果把他们的肠胃吃坏了——我将家乡的萍蟹当成样子相似的大闸蟹了,结果引起上海朋友的肠胃不适,这真是陈奂生上城——乡下人闹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我回到柳市创业,办起了开关厂。1996年,我带着开关厂加盟德力西,成为德力西众多成员企业中的一员,并亲身经历了德力西成长进步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

回忆这段往事,我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感到自豪!

为啥说脏东西喜欢菜籽油

菜籽油的身影随处可见 — 即便不用来烧菜, 它也早已在各种零食 (薯片、辣酱、月饼等) 和餐厅可口的饭菜里了。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声称菜籽油属于纯植物提炼, 是低胆固醇的好油; 很多专家也都来“献爱心”, 宣传它的健康益处。这时, 如果和监管部门也默许它的流通, 那么大家会认为, 菜籽油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转基因菜籽油的前世

油菜的前身叫芸薹(Rape), 即油菜籽(Rapeseed)。它的原产地在欧洲, 俗称为欧洲油菜。我们简单分享一下它的历史背景:80年代中期, 美国社会面临很严重的健康隐患问题。当时美国的, 各大营养协会以及健康组织都宣传多元不饱和脂肪油(Polyunsaturated Oils)比造成血管堵塞的饱和脂肪(Saturated Fats) 油更健康。

但是随着健康问题, 尤其是癌症和心脏病越来越多, 在堆积成山的事实和案例面前, 多元不饱和脂肪油是新一代健康食用油的说法被不攻自破了。这使得当时美国的食品工业处于两难境地:他们既不敢继续用多元不饱和脂肪油, 也不能又重新启用被证实对身体有害的饱和脂肪油脂, 如: 黄油、棕榈油、猪油、牛脂。

很快美国找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即向市场推广单元不饱和脂肪油类 (Monounsaturated Fat),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橄榄油—全世界都公认它在降低胆固醇水平和促进心血管等方面的功劳。以Ancel Keys为首的美国美食家, 把橄榄油和地中海美食的概念成功地推广到了美国, 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推崇。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美国人, 立即对橄榄油产生了狂热的追捧, 青睐程度随即超过了之前的大豆油和玉米油。借着市场之势, 美国准备将橄榄油推广到工业食品领域去。

但是, 很快就遇到现实问题了: 橄榄油的产量太小, 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求 (油种必须价廉物美)。而橄榄油, 远远没有传统的脂肪油 (如黄油) 便宜。如果将橄榄油用于食品加工, 成本势必大大增加。当时的美国, 急需寻找到一种更便宜和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工业食品油种。

当时的加拿大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但很快他们就把解决方案锁定在菜籽油身上。10 年代, 2位加拿大植物培育家对引进的油菜作了基因改造 (Keith Downey & Baldur R. Stefansson), 去掉了菜籽油中会破坏甲状腺功能的苷 (Glycosides), 降低了对身体有毒的芥酸 (Erucic Acid)改良出了第一代的“低芥子酸芸苔籽” (简称LEAR)。

改良后的菜籽具有很多优点—很容易播种, 长得非常快, 虫害少, 收成多。所以, 很快就成为加拿大的主要经济农作物。菜籽油虽然含有将近60%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比: 橄榄油含70%), 但这60%的不饱和脂肪酸里有2/3 是芥酸—心肌炎的罪魁祸首。另外, 我们喜欢闻菜籽油中的特有“香味”来自于芥子油苷(也叫硫苷) — 分解后会产生异硫氰酸酯、腈、氰酸盐等物质。这些分解产物能干扰甲状腺素合成, 导致甲状腺肿大。腈, 能造成肝脏和肾脏肿大, 严重时可引起肝出血和肝坏死。据记载: 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食用的神经毒气 “芥子气”, 菜籽油菜就是主要原料(Wikepedia)。

荷兰的医学机构随之发现了菜籽油对健康的危害, 把研究的报告公诸于世。但加拿大的菜籽油商家辩解说: 转基因的菜籽油有芥酸低、硫苷糖低、油酸高的特点, 属于健康好油。加拿大的企业和致力于将菜籽油变为支柱农业, 不但鼓励人民吃, 还把菜籽油推销到了邻居美国去。但后来迫于菜籽油对身体伤害的舆论压力, 19年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把油菜籽(Rapeseed)正式更名为 “Canola” (Canola Council of Canada, 简称CCC), 尝试改变“菜籽有毒”的印象。据未证实的渠道报道: 加拿大付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5千万美金, 让其把菜籽油登记为合法, 但FDA没有公布其被检测的标准和细节, 但在1985年出台了一份菜籽油“总的来说还算安全”的鉴定报告 (Sally Fallon, Mary G. Enig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