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油价最新价格_常州汽油油价
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1、新能源车需求持续高涨,逆势而上持续放量?
2022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一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19万辆,同比+145.40%,渗透率为21.88%。其中,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5.5万辆,同比+122.40%,环比增长63.10%。渗透率达到25.08%,需求持续上升。
2022年一季度下半年,受疫情蔓延、上游原材料成本高企、地缘政治冲突推高燃油价格、产业链缺乏核心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供需将面临较大压力。受到一定影响,销售总额增长乏力。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543.9万辆,同比增长8.3%; 3月销量181.4万辆,同比-1.6%。
受益于政策支持、新车型产品能力迭代提升、销售渠道与客户充分沟通等因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逆势上扬,领跑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生长。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1-3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8.63万辆,累计同比+422.%;特斯拉国内累计销量14.1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5.40%;鹏汽车累计销量3.46万辆,累计同比+159.00%;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17万辆,累计同比+152.10%。蔚来累计销量25768辆,累计同比+28.50%。
2、新能源车产销格局的扰动:终端提价、疫情蔓延与缺芯瓶颈
2022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供需紧张的格局持续发酵。与下游需求的飙升相比,上游矿能力不足。加之市场主体短期行为扰动等因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 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48万-52.2万元/吨,而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上涨至5.68万元/吨,涨幅较大。
上游价格压力长期传导至下游销售终端。 2022年初和3月份,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将有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涨价。 6万-12万元价位段的中低端车型价格涨幅明显高于主流车型。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哪吒涨价幅度在6%-16%。
我们认为上游成本驱动的价格上涨至少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1)涨价可能导致部分中低端车型用户推迟购车进程。一般来说,中低端机型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对目标用户购车意愿产生影响;
(2)在上游材料成本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车企涨价频率增多,可能会进一步挤压部分购车需求。
2022年3月以来,疫情先后在华南、东北、华东地区蔓延,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我们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防疫政策下,车企生产端受到打压:如特斯拉上海工厂自上海进入阶段性封锁策略以来持续停产,导致3月销量不及预期,延长交货时间;理想常州工厂停产2天(已恢复生产);
(2)疫情防控下,供应链周转水平下降:一是车企上游零部件生产有限,运输情况受防疫政策限制。 Rupp、Aptiv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活动受到明显影响;
上游汽车零部件的限产不仅延长了周转周期,还直接导致下游汽车企业停产。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官方APP上宣布暂停车辆生产。停产是由于其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合作伙伴(主要位于上海、吉林地区)因疫情蔓延而停产;二是车企下游整车物流放缓,客户交付周期进一步拉长;
(3)线下客流和新渠道拓展受到影响: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几乎所有车企的线下客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销渠道尚未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新能源企业来说,这种效应更为明显。此外,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缺芯”瓶颈尚未完全打开,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普遍高于燃油汽车。在整体芯片供应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各车企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芯片供应紧张。
3、新能源车短期产销面临压力,但不会动摇向好趋势
在涨价、疫情、缺芯的背景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销格局演变的疑虑和分歧加大。作为短期因素,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扰动,总体上不会扭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上升趋势。
生产方面,虽然疫情对国内生产活动造成客观影响,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影响不会太大:
(1)疫情区域层面分化明显,车企保供重点:产销扰动集中在上海、东北地区。
比亚迪、长安、长城、五菱、广汽艾安等国内汽车企业以及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华北地区。当前疫情对主流车企生产端影响有限;结构复杂度低于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相对较少。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面影响较低;而车企则聚焦景气度更高、市场反馈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有望从合资车企平台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获得更多有保障的供应,保证生产合理进度;
(2)生产供应链的周转瓶颈也有望在上层政策和疫情控制的引导下逐步打开,缓解疫情对生产端的干扰。与此同时,车企自身也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进程:工信部派出工作组赴上海,会同上海相关部门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复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4月5日,工信部党组成员王江平召开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工业企业“白名单”链供应链呼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集中重点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深入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短时间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库存预警等影响稳定生产的紧迫问题术语快速方法。
4月1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意见明确,各区、街道、镇、工业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一企一策”,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与此同时,在复工政策推动、地区疫情缓和的背景下,各车企也在积极谋划复工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停工三周后顺利获批,于4 月18 日恢复生产。
4月11日,一汽全面复工。与此同时,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正在有序复工。解放、一汽丰田等工厂也将陆续复工复产; 4月14日,蔚来汽车表示,供应链已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在逐步恢复生产。后续生产取决于供应链的恢复情况;
上汽集团旗下企业也在调研复工复产准备情况,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3)车企继续努力与客户沟通稳定预期:随着疫情稳定,车企有望加快消化积压订单,2022年继续放量。
从客户需求来看,不同的车型对应不同的客户群体,需求和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升级、购买政策、替代效应也影响着客户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
(1)市场客户对涨价的态度和反应不同:
涨价带来的需求冲击效应对中低端车型最为明显,短期内中低端车型订单走弱在所难免;主流车型和高端车型的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车企整体涨价幅度也比较低。更加理性。 2022年以来,售价12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车型价格涨幅基本在1%至5%之间,整体涨幅不大;部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关注度较高,了解涨价原因,延长交付周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因后果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客户来说,购买动机本身在于混合动力汽车经济、省油的特点,几千元的涨价影响有限;
(2)在扶持政策持续以及当前高油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了需求空间:
限购城市车牌价格较高,加上补贴、免购置税、免牌照、不限流量等上层政策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更高,竞争力更强。混合动力汽车较低的使用成本和节油效果更有吸引力,对中档燃油汽车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同时,车企终端销售渠道在涨价时,通过金融政策激励等手段对客户进行补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涨价对需求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小型车(A0级)和紧凑型车(A级)的目标群体会更注重购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的经济性,而中型车(B级)的销量往往被家庭首次/重复购买或城市白领驱动,他们也会关注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性价比来做出决策。
因此,我们以三年6万公里为标准,计算对应车型档次和价格的代表车型的单位使用成本。结果表明,在高油价和持续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的单位成本更低,即经济性更好。计算依据是充电电价为0.56元/千瓦时(家庭电价),但即使设部分充电站电价为1.5元/千瓦时,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产品推广将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在领先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厂商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属性和消费属性不断提升,产品力成为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电气架构等因素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更适合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力较同价位燃油车有一定优势,这对提高中高端渗透率有强有力的支撑。高端车辆——高端车型(目标用户通常强调乘客体验)。我们对比中高端车型,根据新能源爆款SUV和高端车型的相关参数,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在空间、加速性能等驾驶体验上具有优势,还有智能化配置,有利于提升乘客体验。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22年高压快充、超长续航、激光雷达等新能源汽车将陆续推出,各大车企的产品线将不断拓展。
智能硬件配置升级的“军备竞赛”已经打响,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打通主流和高端车型,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打开需求空间。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未逆转。干扰因素更多针对的是车企供应链。由于客户订单机制存在时间滞后等因素,车企销售仍有一定缓冲空间,订单水平仍处于旺盛状态。
虽然消费者的看涨心态可能带动一定量的前期需求,但随着历史订单的逐步消化以及涨价效应的逐步体现,4-5月份行业订单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主要体现在低端机型,整体降幅有限,下半年需求不会低于预期,总订单需求受到支撑。
4、新能源车市展望:中期原料供应有望恢复平衡、长期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期看,保供稳价的上层设计持续推进,新增供给有望有序释放,原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落,上游成本压力下降将带动车企提价步伐趋缓,抑制对下游需求的侵蚀;随着新能源车销量增大,平台成本下降,分摊到车的成本,起到一定的抵消效果,控制新能源车的成本上涨,保持性价比,逐步恢复市场平衡。
长期来看,政策完全退坡后,新能源实现和燃油车的充分竞争,新能源的电池技术、可靠性、装备提升、便利性、使用感受相比于燃油车的水平更重要,因此市场最终还是产品的竞争。
新能源车产品力持续提高有望带动新车渗透率持续爬升,主要客户群涵盖都市白领首购用户、家庭增购用户等,用户挖掘空间仍大;保有量方面,国内3.07亿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车只占不到3%,剩余的换购用户将会是更大的客户来源,随着新能源车使用便利性提升、技术创新迭代、智能化水平提升和厂家品牌营销、用户沉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不断验证、保值率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未来的需求发展潜力仍大。
黄金为什么会出现暴跌?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在减轻,这便降低了黄金的规避通货膨胀功能的吸引力。那些赌将会因各国央行争相印钱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的黄金多头不得不认输并不计成本退出黄金头寸,并进行反向操作。
而恐慌下的暴跌令黄金投资者受到的刺激太大了。那么究竟哪些原因令金价出现如此历史性的暴跌呢?
罪魁祸首: 塞浦路斯抛售传言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称,欧盟执委会文件显示,塞浦路斯同意出售多余黄金储备筹资约4亿欧元,这将成为欧元区四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出售,消息公布后,黄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尽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黄金量不大(大约10吨),但黄金交易商仍然担忧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此为先例,以后效仿一二。尤其是像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它们深陷债务危机,黄金储备量却远胜塞浦路斯。
幕后黑手: 高盛、美林等金融机构唱空黄金
4月10日,高盛将2013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610美元下调至1545美元,将2014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490美元下调至1350美元。此外,近日,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下调今年、明年对于黄金、白银价格的预期。高盛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行集体高调唱空黄金,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空,推动黄金及相关贵金属加速下跌。
宏观因素:中国经济数据不振
周一,中国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发布之后,低于市场预期8%的增幅,打压投资者情绪。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美元走强,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量化宽松的预期减弱,弱化黄金作为贵金属的避险属性,打压金价在连续12年牛市之后开始滑入熊市。
市场因素:黄金投资者转行炒股
今年以来金价持续疲弱,令贵金属投资者对黄金的投资兴趣锐减,不少黄金投资者转行炒股。
阴谋论:美联储可能操纵黄金价格
欧美分析人士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吐槽伯南克和其担纲的美联储,认为这是他们在下一盘大棋。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助理更是直言:“从4月开始至今,这场阴谋就在进行中。告诉个人客户,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都在放出抛售黄金的信息,警告个人客户也要提早退市。紧接着,几天之前,高盛便宣布黄金市场将进一步遭到抛售。他们想要做的就是恐吓个人投资者远离黄金。显然有些令人绝望的事情正在上演”。
信任危机:黄金被质疑是否为有效的避险工具
贵金属分析师Credit Suisse说:“很明显黄金市场上怀疑因素比一周之前更大了——怀疑范围包括央行的独立性、央行对黄金储备的控制以及欧盟条约的神圣性。黄金投资者再次意识到投资黄金并非非常有效的避险措施。”
交易成本增加: 保证金上调将令多头投资者被迫平仓
纽约商品上调了黄金及白银期货最低保证金,保证金的提高将增加交易成本,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因为资金不足而被迫平仓,这会放大黄金卖空的成交量。
逼仓因素:鲍尔森两日亏损10亿美元 不清仓也恐将被逼仓
对冲基金巨头鲍尔森的个人财富在过去两日几乎损失了10亿美元。从近两日黄金的走势来看,鲍尔森如果不清仓,恐将被空头们联合逼仓,而如果清仓,也势必加剧金价跌势。
日本黑田效应
日本新任行长黑田东彦推出超预期的宽松措施后,日本国债波动率大幅上升,堪比希腊国债。为了满足激增的保证金要求,日本金融机构选择的是出售其他资产加强资本金和流动性而非出售债券。自QE2以来,黄金价格走势与日本国债的内涵波动率逆相关程度很高。
全文资料来源于:常州晚报 《揭秘黄金暴跌的9大原因》一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